跟余老师学习有感
李利晓
今年有幸当了余映潮老师的学生,心中有一点点的激动,但更多的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听说要和余老师一块上课,心想:那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斧头,自找没趣吗?怎耐禁不住对余老师的崇拜,对余老师教学上举重若轻,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超教学水平的向往,我还是决定彻彻底底的丢一次人。
三月份我们就收到了余老师的作业,每人要写不少于三千字的论文,还有一干五百字的教材分析,一干五百字的教学设计。看来,名师的学生可不是胡当地。绕尽脑汁的想,豪无头绪,上网查资料,仍一无所获,反复的翻阅教材,也收效甚微。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推翻重来,推翻重来。总算完成了余老师的作业。
终于到丑媳妇要见公婆的日子。讲课的前一天我还在为主问题的设计而犹豫不决,怕不够简炼,怕没有新意,怕难度太大,怕抓不住重点。通过对教案无数次的修改,查阅资料,让我对余老师的版块式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是我最迷茫、最头痛的一段日子,好几次都想放弃,幸亏有张利各校长以及战友们对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才让我坚持走了下来。虽然课前我已做了充份的准备,但心里还是不够自信,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教材解读能力有限。
课后,余老师对我的课提出了几点不足。一是赞柳树和赞左宗棠这两块主问题的设计形式较单一,缺少美感;二是对精段的深读品析不够,没有深入到字里行间。这也正是我自己所困惑的地方,没想到余老师一下子就看出来,我不得不为他独到的教学智慧和睿智的眼光感到赞叹。
余老师不但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都进行了精细的点评,还指出了每一课的教学资源,又设计了两到三种新的教学创意,然后又亲自上了两节课,还给我们讲了《例谈教材的研读与利用》、讲了教材处理的几个角度、讲了段式训练的研究、讲了篇式训练的研究,真不知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是如何做完这么多工作。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余老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就拿这次讲课为例,为了一个教学设计,我不知花了多少心血,还不尽人意,可余老师却能在短短时间做出那么多的分析,设计出那么多新的创意。他讲的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能切中要害,抓住课文的关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他能从字里行间去挖掘教学资源,去寻找文章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抓住重点,领悟到方法。
还有他独到的教学设计,他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看似复杂的一节课,余老师通过简单明了的几个版块就搞定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并且操作性强。
还有他朴实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没有掌声雷动,没有热闹的场面,有的只是同学们的读书声,是安静的,是思考的。
我想余老师的这一切大概都得益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写作,几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在一线进行教学研究,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余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那对教学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态度,那一丝不苟、笔耕不掇的精神;以及那朴实无华、扎根基层的品质却打动着我、激励着我、影响着我,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