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卜筮之法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其一乃揲蓍得卦之法。它的要点虽记载于《系辞传》“大衍筮法”一节,虽其要点无非“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但其中的操作和解释历来争议颇多。愚将在后面专设“筮法”一章进行梳理,自觉甚合易理以及先圣的主旨,只是在证验方面,仍需时日才能确切。其二是得卦之后如何观象明义。可以说,观象之法直接关系到易之大用。同一卦,所观不同,所得自然有异,甚至大相径庭。这种情况在《左传》,以及其他史料中也多有记载。愚以为观卦明象首先应当自卦序开始。所谓“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所以观象必须要先观其序。《周易》的卦序,与《连山》、《归藏》不同。《周易》的诸多彖辞、爻辞,都是依从序卦之义。如乾坤之后所继者为屯卦,屯之后所承者为蒙卦。《序卦传》对此已详述其义。凡一卦的彖辞及六爻的爻辞,也大多有本于此义,以及按照本卦的名义而发挥。如屯卦的大义为难,所以六爻都是取屯难之义。蒙卦的六爻也是都取蒙昧之义。这个规律还是比较明显,也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如睽卦的初九说“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九二说“遇主于巷”等。若不观卦名之义,其爻辞的解释就找不到门道。由于睽有不顺常,不和谐,违戾之意,所以其彖其爻无不透射出乖违之义。比如丧马理应追逐,却说“勿逐自复”;见恶人本应有咎,而言“无咎”;遇主应当在朝或在庙方不失其礼,今却相遇于巷。凡此种种都是常者失其时,变者当择权。因为当逢睽之时,祸福颠倒,见为祸者或且为福,见为福者或反得祸。以下爻辞,也都类同于此。若不明白睽卦的基本含义,又如何去测验于人事呢?今略举其一,其他的都可以此类推。既观其序次,与本卦的命名之义,然后读其辞,则思可过半;接着深入把玩内外的卦象,为阴为阳,为正为隅等等。在先天,乾、坤、坎、离为正,且以乾、坤为中极。在后天坎、离既正且中,震、兑也在正位,乾、坤、巽、艮则居隅。六爻既重,那么上下二体或相成,或相害。如大有初九“无交害”,“害”即火克金。诸如水火相息,水上火下则为既济,水下火上则为未济。二女同居或为睽,或为革之类,都是综合两卦的名义而取象,不可不察。内外之义既明,然后就可以分六位而观审。观审的方面主要是:别刚柔,分阴阳,察往来,定主爻,然后察看应与之有无,辨识爻位之当否。唯有如此,六爻之象始可睹。接下来再察验爻辞及《传》释,是否与所观所察的情况相符合。如果爻象之辞,出于所观察之外,就必须详求其故,或求于中爻,或求于互卦;若还是未得,就求于反卦和对卦,以及上下交易之卦,则必有所得。(反卦即来氏所谓“综”,对卦即来氏所谓“错”,这里所谓的反对就是虞氏所说的“旁通”)。如山水蒙,上下相交换即为水山蹇,则蒙与蹇即为交易卦。如果还是不能得,再详加玩味先后天八卦之图,从本卦的方位综合考察,看看究竟在何处有所疏漏。如山风蛊,六爻都有取于父母之象,虽反覆推求却不能得;然后又考问各家注释,也均无发明;最后求之于先后天方位,才恍然大悟。因为三画的艮与巽在先天图,巽在西南而艮在西北,而西南、西北恰恰是后天乾、坤之位。乾为父,坤为母,所以蛊卦自然就有了父母之象。要知道圣人所定的彖、象之辞,都是以卦象作为根据,无一字虚设,无一义虚悬,尤其《象传》的情趣,更是字字分阴分阳,含象著理,可谓精致细密,剖析毫芒。所以读易必须字字咀嚼,前后要反覆推求,即使这样也才能得圣人微言大义于万一。一卦既明其大意,然后推衍于类同之卦,再将这些与《系辞传》、《杂卦传》等联系起来进行相互证验,进一步拿数理作为参考,以时中作为准则,易之道岂能疑滞不通呢!
观象明义之心得(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欧洲南部,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在圣诞节这一天,大人们会告诉孩子:今天Christkind(基督圣婴)会给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