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人拯救世界了,中国精英特种部队——无影禁军抵御饕餮的进攻,决战于长城之巅。电影《长城》将胡人、鞑子换成了年兽饕餮,将抵御外族入侵,幻化成了拯救人类。不得不佩服这种架空的想象力。此片遭遇差评一片,甚至有人说:“张艺谋已死”。
这里不去评说影片本身,仅仅将“长城”这一元素拿出来说道说道。
长城,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山峦间,此起彼伏,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严格来说是一种防御性军事建筑。树立高墙,抵御外侮,本质上象征着恐惧,也是对外来族群和事物的拒绝。长城的存在,可以说是恐惧具体显现。恐惧无形,但你看到长城,你就看到了恐惧。
在教科书中,长城经常被视为“了不起的人类建筑”、“世界第七大奇迹”。有一段时间,甚至广为传播一个谎言:地球上唯一能从外太空看到的人类建筑就是长城。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接受采访时证伪了这个说法,他并没有从太空中看到长城。
在惯常的表述中,长城被视为是“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百度百科里还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说法:“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编词条的不知何方神圣,其理解深度恐怕一般人都达不到。
长城修建最早始于周王朝,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又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之后秦汉是为了防范匈奴侵扰,隋唐是为了防范突厥,明朝时事防范鞑靼、瓦刺,清代则只对内不对外,主要防范的对象是敢于起义的农民。
一道因为恐惧而修建的防御性高墙,标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符咒,竟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这个论证逻辑线路很是诡异。“象征着伟大意志和力量”的提法,也多少有些反讽意味,为抵御、防范外族入侵,我们建高墙,我挡、挡、挡,不让你进来。
客观地说,长城在与异族的战争中,也确实偶尔能够起到抵御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相对建造的巨额成本和维护需要的巨额经费,以抵挡、拒绝为姿态的城墙,真实效用很是值得怀疑。
墙的两边是隔绝的,对立的,充满敌意的,如已经倒掉的柏林墙,还有今天正在修建的美墨边界隔离墙。墙的意旨是不沟通、不交往、不贸易,当然,更不可能通婚。但他的意愿实现了吗?没有,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就是一个例证,与其说长城是“大一统”的象征,到不如说其是民族融合的反证,或者说不同族群交往的绊脚石。
长城,每一块砖上都镌刻着恐惧,它仅仅是恐惧的实体化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