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旅游景观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却又屡禁不止。近期,随着江西南昌“山寨长城”的视频走红网络,山寨旅游景观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据《文化产业评论》在2019年的统计,我国山寨国外景点的地方至少有20多处,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同时,国内长城、兵马俑等景区也被其他地方山寨。对此,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如今年五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指出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基层反映,虽然当前有一些规章制度,旅游市场也开展了一些整治行动,但山寨景观仍然屡禁不止。其背后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缺少文化自信,发展急于求成。山寨旅游景观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是商业利益驱动。地方发展旅游急于创收,体现出浮躁的心态。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禀赋,而是“抄近路”,斥巨资打造“山寨”景观,体现出发展旅游上缺乏文化自信及创造力不足。安吉,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的指导下,依托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核心优势,打造水上旅游首选地,打响了“到安吉玩水去”的区域休闲品牌,彰显了地方文化自信。
二是破坏城市形象,扰乱旅游生态。据《北京晚报》2019年1月2日刊文《坑人的山寨景点早该关门》报道,苏州定园建成不到20年,却自诩是明初所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典园林精华总汇”。苏州古典园林享誉世界,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定园多年来公开造假、坑害游客,损害了苏州的城市形象,也搅乱了旅游生态。
三是违反公约法律,存在版权纠纷。《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我国《著作权法》等都对建筑和景区高仿复制或山寨行为进行了规制。国内的山寨旅游景观大多没有得到许可授权,存在侵权行为。其中,有的山寨旅游景观已经被起诉,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狮身人面像被埃及文物部门投诉。埃及文物部门认为,山寨版狮身人面像在细节方面与原版差距较大,会使游客对埃及古文物真实原貌的了解失真,也会直接影响到埃及旅游业的营收。
四是景观粗制滥造,形成利益链条。许多山寨旅游景观只追求单纯的“形似”,设计简单,制作工艺粗劣,且与周围环境难以融合,缺少历史和文化底蕴。据《北京日报》2019年1月4日刊文《吊销“山寨景点”不能手软》报道,西安“山寨”兵马俑的“红嘴唇、双眼皮、黑眼线”令人啼笑皆非;河北所谓“国家3A旅游景区”的冀宝斋博物馆,里面竟然都是赝品。又如天都城,虽然复制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很多法国建筑,但是大部分街道和餐馆、商铺的风格依然是中国风,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除了建筑上的粗制滥造,更须关注的是山寨旅游景观背后的黑色利益链条。部分山寨旅游景区集聚了一批“黑导游”、“黑中介”、“黑司机”,车辆违规营运、捆绑销售欺诈游客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一是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旅游,要摒弃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浮躁心态,要脚踏实地、立足长远,让游客真正产生品质获得感,打造地方旅游文化标识;二是深挖当地资源。地方政府应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优势,打造本土旅游标识,脚踏实地地打造符合标准的差异化、特色化的景区;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检查,提高景区评级门槛;及时对违法山寨景区采取摘牌或降级等措施;联合公安、运管等部门综合执法,杜绝“黑车”、“黑中介”、“黑导游”现象的产生,维护健康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