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经常构思关于“真话连篇”这个栏目的所谓架构和模式,甚至还用上了WHY,HOW,WHAT导图,但还是没有定论……总感觉所有这些,还是过多的添加了设计、人为和企图,不够真。
今天就又明确了些,灵感源于昨天:我转发了朋友庄园的纯自然农法的蔬菜瓜果(我称之为顶级货),在不经意间,突然冒出好久不联系的老伙计们,没有寒暄,直接就是问:哪的?价格?出处?还有关于购买的问题等等。
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些西红柿
8个月,会有人说这是笑话不?是真话!好东西,自己会说话。但只看图片,靠谱吗?
我听出了大家的喜爱、表扬、羡慕,更多还有对我既往曾投入精力搜寻良材良匠的肯定……。当然,我也读到了他们的不明白、无措和无奈。怎么当下大家对食材的关注度,仿佛迅速提升了好几个层级?
仔细想想,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关于吃的基本要求,多年来大家都反应平平,为何这下突然如此关注了?
答:这是当下无比真实的、就逼近在眼前的问题!吃的不安的现实激醒了以前对此心不在焉的他们。
大家“被升级”了。
之前关注这些健康逻辑和专业信息的男人,不多。女人,更少。大家都习惯性的、潮流性的关注色、香、味和性价比,在关注更接近于“商品属性”的信息和评价逻辑。
问题是:吃的食材,应该仅用商品属性来衡量吗?关于营养呢?关于健康呢?虽然影响并不能马上表露,但结果是人人皆知的。就像教育、法律、医疗?这些都在陆续的商品化以后,结果是什么?
再比如大米,真正能决定品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水,土,光,温差,品种,肥……哪个少的了?但我们从现有商品渠道的宣传中,又能了解到什么?
怎么除草?完整的生长周期是多少天?80?120?140?160?靠编造能行?
大环境呢?小气候呢?不实地考察,怎获取这些真实又重要的信息?
正是上述感觉,出于真实和道地的必要,觉得的“真话连篇”近期还是要多写点更接地气的,要更触及到大家的日常。
谨以此篇,作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