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从端午宝玉挨打,把时光虚度,岁月空添,日子过得格外快,这就到了秋天了。
八月二十日贾政又去了外地,送走老爸,宝玉心里估计乐开了花。
热闹的戏从这里才开始。
这日宝玉正无聊,探春派翠墨送来一副花笺。十几岁时就讲究这个调调,我在那个年龄时,同学过生日,喜欢互送贺卡,写上点诗词一类的文字。也有时用些带香味的或者彩色带花纹的精致信纸写信。跟探春这个花笺一个意思吧。
看探春的这封邀请函,写得极有文化,难怪宝玉赞她高雅。探春本就不俗,前面她攒了钱就托宝玉帮她买一些古朴不俗的手工艺品。
宝玉等不得,比送信的丫头跑得还快,就要去探春那里。出门碰到一个婆子拿着贾芸的一个字帖走来,宝玉又看那字贴,也是一封信。是贾芸写的,孝敬宝玉两盆白海棠。
贾芸的文采比探春差多了,而且那么谄媚的语言,落在纸上,真的好吗?终归落了下乘。宝玉记挂着去探春那里,便没叫他进来,只留下了花。
到了探春处,人很齐全。这诗社起得是时候,否则日日游逛,闲聊聚会吃东西,确实也无聊得紧,也就没得写了。李纨说得对,早就该起的,而且她不作诗,比谁都积极。可见李纨不俗,跟她平时的表现完全不同。
黛玉提议每人都起个号,才不俗。大概规律是如此的。每个人的号也起得有意思,表明了每人的风格。
李纨自定稻香老农,探春本欲叫秋爽居士,宝玉说居士主人不好,那我这个轩主估计他也要说不好了,他自己小时候还叫降洞花主呢。探春改了叫焦下客,又被黛玉打趣儿,探春给黛玉起了潇湘妃子这个名号,大家都说好,她自己也默认了。李纨给宝钗起了衡芜君,宝玉有好几个号,最后还用的怡红公子?迎春惜春就叫菱洲藕榭,真凑合。迎春说他们不大作诗,可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李纨迎春惜春也都做了的,虽然没多好,就是要多做才能进步呀,既去了闲着干什么?
李纨当社长,迎春惜春做了副社长,立了社规,一月两聚。探春不服,先邀一社。立刻就开始咏起白海棠来。迎春老实,说花还未赏,倒先作诗。宝钗说诗赋不过寄兴写情耳,本不必见了才做。
不但限了十三元的韵,连字都限了,用“门,盆,魂,痕,昏”这五个字。点香为限,四个人作诗的形态各自不同,黛玉外表轻松随意,宝玉毛毛燥燥的,探春最快,敏探春也。
宝玉说李纨不善做但善看,想来李纨文化底蕴不低,文化评论家必须见多识广,还比不得随便写一点清新小文章,或者不必读很多书的。
诗就不评了吧。我看是探春的最大气,宝钗的端庄,黛玉的别致,连宝玉那首我觉得也不错。
因为这四首海棠诗,起了社名叫海棠社。
却说袭人在家里收花打赏,找人给湘云送东西去。因找装东西的碟子,引出丫头们一番对话来。
从丫头们嘴里说出给探春送荔枝,给老太太和太太送桂花等琐事。必得这样妙笔,若事事正面写来,累得很。送荔枝这事前面探春在信里提到了,又做一呼应。引出桂花,表示秋天来了,为后面赏桂花打伏笔。
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人聊天,秋纹说得了赏,晴雯趁机嘲讽袭人,听起来很酸。麝月是个厚道的。
送东西应该是袭人的主意吧,没见宝玉吩咐给湘云送东西。反正怡红院是袭人当家。送的是两样鲜果和一样点心,一个玛瑙碟子,还有袭人帮湘云做的针线。去送东西的人是宋妈妈,管送东西就得姓宋,起名字的小窍门。
回来宝玉才想起来湘云,湘云听说他们起诗社也急的了不得。
宝玉次日一早立逼着老太太去接来,湘云立马做了两首海棠诗。并爽快地要自罚一个东道,她大概就想邀一社请作诗的这几个人吃点酒果做一回诗吧,没想请所有人吃饭?所以这个小东道原本应该花不了几个钱,也许她也请得起的。
到了晚上计议,宝钗都觉不妥当。被宝钗一安排,成了赏桂花吃螃蟹,几乎所有人都请来了,搞得这么大,自然湘云钱就不够用了。
最后变成湘云请客宝钗出钱出力了。湘云自然感激不尽,其他人也是知道实情的。
她俩拟的十二首菊花诗的题目,倒是新奇有趣。记得大学时附庸风雅,也跟着用同样的题目,跟几个朋友做了十二首莲花诗来的,那诗后来网上还能搜到。甚至联句,我也见他们做过的几次的,只是我素乏捷才,韵律又不熟,没有参加过联句的游戏。
无戒365挑战营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