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当天是11点上班,车程20-30分钟左右,就势必要在10:30之前打车,这时候的价格比10:00之前和10:30-11:00的价格贵30-40%,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打车软件的加价总是需要理由的,比如当前地区叫车人数过多/天气条件恶劣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司机紧缺,加价是用来补贴车主的。于是每每在10:00-10:30就能看到出现一堆当前地区同时叫车的乘客。幽默的是,每次发起叫车数十秒就会有车主接单,并有系统提示您被提前接单了,不禁让人心生暖意。真的上车了,无论是拼车还是快车,实际是全程一人,根据我对这片区的了解,即便是雷雨天气早高峰也从没有系统显示的那么多人排队。
大部分人整点上班,提前30-60分钟打车较合适,30分钟以内或1小时以上可以通过步行/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解决。这部分数据打车公司肯定有,那么这类把戏的目标用户群可能集中在x:00-x:30之间上班的人;大部分公司8-10点之间的整点上班,超过10点就不计早高峰了,而在10点到中午饭点之间公共交通并不拥堵,依然使用滴滴的必定都是打车忠实客户或着急有用车需求的人,这部分人群对价格不敏感,即便临时上调价格也不会阻碍下单。
这么做打车软件不仅让乘客理解了临时加价的原因,还搞得他们宾至如归,实在是很妙,当然这是我的恶意揣测。本身滴滴也完全可以以当前区域车主过少为由,可毕竟这降低了“容易叫到车”的随机性,让人更可能转战其它打车应用。像我这种老油条看到几个甚至十几个人排队已经是淡定得很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1分钟内叫到车。
滴滴现在还有个拼车卡,价格低廉,“66折”看着也挺诱人,其实这个66是相对快车的价格,拼车本身价格就比快车低不少,“66折”实际是对拼车功能的介绍。我也是被骗买了三次仔细看细则领悟的,之前一度以为自己没有达到“相同出发站/目的地”和时间区间的要求而未获得优惠资格。就我自身情况来说,这样的拼车卡单程也就至多省不到1元钱,用三次可以回本,但这种卡也实在是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