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初一,在农历中是一个月的开始,十五,在农历一个月中的中间!
从严格的逻辑学来讲,<躲过初一>并不是<躲不过十五>的充分条件!它成立的原因,是[概率学]的范畴!并且<初一><十五>在这里都是模糊概念,并不特指某个确定的日期!
另外,民间有<初一><十五>敬神之说。<初一>不敬神,没关系,<十五>总可以吧!?<初一>过后,<十五>是必然出现的!从时间的连贯性来看,也是不可避免要面对<十五>的!
谚语还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现在,就是说话时的此时此刻,当初,就是比说话时要提前的时间点,也是某事发生的时间!
这句话,需要先翻译了,再分析!
<如果提前知道是现在这个坏结果,就没必要做这件事!>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所以之前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坏结果,的确可以评判之前的结果无效,但判断前提是否无效,值得研究!但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其实是因为之前做了<无用功>而导致的<坏结果>!
这么对比起来,好像还是不明显。我简化一下公式!
①因为<坏结果>,所以<无用功>。
②因为<无用功>,所以<坏结果>。
现在,可以看到,①中判断所做努力为无用功并不充分!
引入方法论,对①所提及的<无用功>加以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谚语还说了,<经一事,长一智!>
没有全情投入的<经一事>,屁<智>也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