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察觉到阅读有快慢,当我试图快速阅读,每次都只能抓住零星信息,这让我很不安,害怕自己遗漏更有价值的信息,于是只能慢慢降低阅读速度,企图不错过每一个重要的字词。
直到我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打开看的次数越来越少;书架上陈列的书越来越满,看的速度赶不上买的速度;我开始意识到问题,读完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快速阅读》,我欣喜的程度要大过每月发薪,十分遗憾的是,我没有早几年读到这本书。
《快速阅读》分析了低效阅读的原因,根据大脑认知研究结果,教你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速度,通过放松自己来集中注意力,制作视觉卡片,增强对书本的理解力,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提高对书本的记忆力,还给出了阅读一本书的具体步骤,结尾甚至还附送了一份经典书单。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在中国出版了2本书,《快速阅读》和《超级快速阅读》,很显然,他是一个研究快速阅读的专家。然而,他的老本行是律师,因为临近律师资格考试,又没足够时间复习备考,被迫研究如何又快又好地阅读教材,最终运用快速阅读技巧,成功通过两轮考试。尝到了甜头,他开始密集研究快速阅读的方法,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学院和出版社,并在德国各地开设培训班,传授快速阅读的方法。
书中开篇就提供了一个阅读测试,主要测读者当前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并且提供了表格来记录。这张表格贯穿了全书的阅读练习,主要记录自己阅读能力的变化情况。
低效阅读的原因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认为逐字阅读,是低效率阅读的根本原因。我们读书时,视线焦点落在一个词上,眼球对焦,读取信息,再跳到下一个词,循环往复。其中眼球对焦的时间大约是0.25秒,所花费的时间最多。最关键的是,单个字词无法传递句子的整体信息,无法帮助大脑迅速理解信息。阅读高手,眼球对焦次数少,每次对焦,直接捕捉到一条句子的整体信息,读得快,大脑也容易理解。
提高读速的方法
想要提高阅读速度,需要优化眼球的运动方式,减少对焦次数,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提出辅助阅读法。把手指放在书上,快速移动,眼球跟着手指的指引阅读。尽管看上去很笨拙,但却能帮助眼球减少对焦,还能牢牢吸引大脑的注意力。
为了练习扩大视野,克里斯蒂安·格吕宁专门配套了“字母树”练习。每行三个字,中间的是数字序号,左右两边各一个字母。从上往下看,两个字母离数字序号的距离逐渐变大,形成树形。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要求读者用白纸盖住“字母树”,往下移动,露出一行后,迅速遮住,再去回想那一行的所有字母。
训练中期,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要求读者逐步摆脱对阅读辅助工具的依赖。他配套了符号练习,也就是阅读时,眼球在每一行符号中定焦2次。行宽变大时,眼球每行定焦3次。由于默念会减慢阅读速度,他建议读者确定每行定焦次数后,依序默念数字,以替代默念文字。如每行眼球定焦2次,默念1、2,1、2……
随着训练的深入,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讲解了“一目几行”阅读法,继续提升阅读速度。阅读时,用铅笔在书上画圈。先从左往右,沿着逆时针方向,画一串串直径是3、4行文字宽度的圈,再从右往左画,循环往复。接着,是画圈练习第二部分,把手掌摊平放在书上,向右下方移动,再向左下方移动,从上往下做锯齿运动。锯齿路径,近似于S曲线,就是最理想的视线运动路径。
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人脑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7±2条信息,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后脑勺上的那个无关紧要的点,用剩余的6个空闲资源去思考和阅读,或者做自己爱做的事,让身心放松,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提高理解力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多次提到,高效理解和吸收才是阅读的最终目标。然而书本上的文字,属于线性表达方式,大脑读取后,需要解码,生成发散性图像去理解。为了在阅读时,摆脱线性思维束缚,快速把握全文脉络,需要制作视觉卡片。视觉卡片的制作,类似于思维导图,尽量使用横向排版,把文章主题写在中央,顺时针列出主干,用箭头和连线突出逻辑关系,多使用符号和插画等。
提高记忆力
有时我们读了很多书,没记住多少,也不以为意。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却指出,记忆可以改善,人和人之间的记忆力差距主要由记忆方法和思维方式决定。通过4种条件反射的训练,可以增强记忆力。
读书前,应该明确阅读目标,问自己阅读的目的,想得到的收获,阅读重点等问题,让大脑积极主动思考读到的内容;回顾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很重要,尤其是读陌生领域的专业书,选择入门教材打好基础,逐渐了解整体架构,借助新旧知识的逻辑关联,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阅读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刚才读过的内容,大脑主动处理过的信息,可以使短期记忆转化成中长期记忆;阅读时,除了视觉,还要充分运用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用多个感官来认知同一个事物,等于在大脑多个分区储存同一条信息,最终增强记忆力。
读一本书的步骤
阅读一本书,至少要有三个步骤。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它的价值,一本书值得读的地方其实有限。我们可以通过封面、内容简介、浏览目录,形成大致印象,做视觉卡片梳理脉络,在5-10分钟内,用画圈或S曲线的阅读方式快速浏览一遍。这样可以理解作者的整体写作思路,对比自己的知识脉络,明确阅读目标,真正阅读时根据兴趣和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浏览一遍后,需要安排阅读进度,快速读进度中内容,标记关键词句和看不懂的地方,之后可反复读关键部分。达到阅读目的后,可参考视觉卡片,明确全书主线,继续读其他章节。
结合精读,快速读完全书以后,还需花5分钟,串联起各个知识点,梳理逻辑关系,实现整体理解,将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为复述和应用打基础。
他还特别提到,读小说不需考虑速度和效率,但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可以激活五大感官,沉浸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中,获得更生动的影像和强烈的感受。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快速阅读》这本书,并没有依据个人主观的阅读经验来教学,而是大量运用现代大脑研究成果,科普了许多学习和认知的知识。比如书中说到,每学习一项新技能,都是在突破平台期,这也是大脑在建立新的神经连接,需要生成新的髓磷脂,等这个过程结束,大脑获得新的思维路径,我们才能掌握新能力。
毫无疑问,《快速阅读》属于工具书,书中在多个重要章节适配了大量练习。在提高阅读速度的章节,配有3-2-1练习。找一本练习书,用手指辅助阅读3分钟,标记进度,复述文章内容,判断理解程度。再读一次,限时2分钟,要能在不影响理解程度的前提下,顺畅读到第一次标记的位置。最后,限时1分钟。仅仅完成这个练习,意味着阅读速度增加了3倍。类似的练习,在书中很多,如果全部按要求完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想而知。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知道快速阅读这个概念,但在盲目、简单、随意的尝试过后,都直接放弃,重拾过去逐字阅读的习惯,而没有去深入研究、练习。他们哪里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长期重复训练,才能达到潜意识操作的程度,替换掉过去的错误习惯。届时,快速阅读将成为清晨洗漱一样的良好习惯,不经意间,让我们读得高效,记得牢靠,不断拓展思维的边界,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