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给我们透露了一个非常受挑战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是美好世界的代名词,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蛮横无理吵闹的熊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逃避和无奈,而没有真正去想一想,在面对这样一个让父母难堪的孩子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做了哪些事。所以文章提出了一个很犀利的观点:因为有些东西也许真的让做父母的难以直视(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我们宁愿保持选择性失明的状态。
另外从时间收益的成本上考虑,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在容忍孩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我们却很少从孩子出问题的角度去思考和出发,往往把这归咎于社会或者父母自生的问题,所以善与恶,无论哪一端,都潜藏着灾难。
关于儿童内心是纯洁的这一学说问题,我们可以从很多动物的行为上获得反驳,如黑猩猩,也可以从那些曾未被开化和管理的人类族群中得到结论,真实由于社会化,人才变的越来越文明了,所以对于儿童,没有经过训练、管教和适当的鼓励,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缺乏深入的关注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甚至超过了虐待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做一个好父母,很重要的 一点就是不要去忽视你的孩子,这说的是我们要关注他做的好的方面,也要同时关注他做的不好的方面,同时及时的给与纠正。
对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来说,管教孩子都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责任,同时也不用担心这样的管教会限制孩子创造力的产生(现在这个观点很流行,甚至一段时间,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用自己的行为去试探社会的边界,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及时的告诉他们,给与他们反馈,这是他们更好的 成长,我们要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哪些是好的 行为,哪些行为必须要被制止。
关于管教和惩罚,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奖励孩子们好的行为,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但等待他们好习惯的自发出现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而在整个等待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这是纯正向激励的一个很大缺点。实际上,即使是消极情绪,也同样能帮助我们成长,有时候,痛苦和焦虑比快了和希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