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时光倒流回一年前,我会不会想着要考研放弃申请去台湾交换项目?
从学校一号楼后门出来右转,走在铺满鹅暖石的路上,会看到成片的绿荷。自从升上大三之后,我习惯地散步到这,找个河边木椅,视线稍向远看便能与水中心莲叶交汇,莲叶紧密贴合水面,却不压迫,不四处漂浮。
儿时喜欢台湾作家席慕蓉,她描绘下的风土人情总是像奶盖最上面一层,软绵又令人回味。席慕蓉喜写莲,如今它却成了我与台湾留学梦的牵丝线。
最近,高中的一个同学在朋友圈里面晒着将去日本留学的喜讯。我在恭喜他的同时又想起了台湾留学,蛮伤感的。
大二那时,我决定考研这条路,想从普通一本攒着口气考进个好学校,去台湾交流意味着我得落下大三上的六门法学核心课,会比同班同学慢一步。在犹豫许久之后,念念不舍地放弃了这个机会。
理性上,我没有办法计算放弃台湾交换是好是坏,但打心底说,这是我内心的遗憾,一段留学交换的经历,一段台湾情怀的错过。我想通过考研这个门槛去提升自己,到头来却被“考研”束缚了尝试的机会。
2、
仔细掰算掰算,这样的机会我错过地真的蛮多的。大二时梦琦学姐她团队和创业,在学校招募专职写手,要求日更,一篇60。对于我来说,又能写作又可以自理一个月生活费,挺不错的。我通过了考核,却在一个工作星期后请辞了。
思来想去,日更占用学习时间太长,影响考研。梦琦姐劝我留下说:“凡事总有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多写熟练之后就会提高效率。”可那时不明事理的我,还是坚决拒绝了。
此后,凡是与考研无关,即使是我一直喜欢的写作,我都不敢任性为它付出时间我。再也不能舒心地花一下午时间写稿,写稿的感觉就像是高三时,睡醒抬头瞧见周围一直奋笔直飞同学,满心的罪恶感。
我把保研看得太娇气了,护着,捧着,生怕夺去了她的一点时间。可讽刺的是,日记本明晃晃地记着我刚入大学的梦想——法治编辑。
3、
扪心自问,但我又真的为考研做了什么吗?我真的配得上心目中学校的研究生吗?
在查找近年来最低分数线时,我仿佛又回到高中时期,回到了那个日日盯着重点班危险警示线的我。
想起初升高时,我们那流行一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放在那种特定语境下就是,当你的分数已达到一中分数线,但你却宁可去二中,不愿留在一中做倒车尾。另一种意思,则将“一中、二中”替换成“普通班、重点班”。
还真有人实践过。班上有个男孩考上了一中却最后来到了二中,在那时我看来,他像个英雄,又有点悲壮。我曾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妈,并发表说自己也许是个孬种,一直留着重点班倒数,却不愿意去普通班,却被我妈深深地训斥一顿。
在那个年纪里,我看着别人在使劲地向前冲,而我却努力地勾着最低标准成绩线。我放弃了爱好,放弃了运动,放弃了喜欢的人,却最终活成了那群人中的最低配置。
这一幕与我现在所做似曾相识。我又开始新一轮追着最低配置的要求了。
在反复想着考研初试与复试的关系,有点像买手机,初试是出厂设备检验合格,而复试才是检验一个手机特色能力。我所追求名次、成绩,恰恰限制了我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活得随波逐流,越来越成为大众出品。
4、
知乎上有人问,考研需要从大一开始准备吗?
可是,刚大一就把目标定为考研,就像刚登山时只瞅着山顶,两点一线外的风景都视而不见。
你要看到更多的风景,学会跟着自己的心去判断。
比起考研,我更希望刚进大学的你能抓住眼前的每个不想错过的机会,不从众,不同众。依心判断,追求目标,同时也能欣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