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溜走一些,又新来了一些。
学校离家不远,但也一个月回家一次,每一次回家也只是匆匆而已。过年了,自己才发现自己熟悉的村庄变得陌生了,自己的过年节目也与以前有些出入了,变得丰富了。以前与我同住在一条巷的有6户人家,然而今年只有剩下三户人了,其他三户搬去新住宅了。以前的红红火火只剩今天的冷冷清清。新春联中喜庆的红色底纸,散发墨香的祝福语也留不住昔日的欢声笑语、满地火红的鞭炮纸。原味的欢乐留不住了,需要在外重新寻找了。
过年换个新常态!
以前的年初一,我只用看电视、玩电脑和玩手机的方式来度过。那时候,我没有外出机会,周围都是村庄,没有娱乐的地方,按年俗来谈,拜年走访亲戚也不宜。而现在,赏花取代了看电视、玩电脑和玩手机,成为过年初一的新常态。赏花的地点是离村庄最近的农业生产基地。近三四年了,农业生产基地才有今天的规模,同时也成为附近村民娱乐的好去处。
农业生产基地满地油菜花朵朵盛开,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缀满土地,刹时,满园姹紫嫣红。游人悠闲地走在小道上,和同伴谈笑与拍照。附近爱摄影的村民把这里成为他们过年打卡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群穿着旗袍的美妇女在某处取景拍美照,她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空气中充满青春的气息。大片草地成为孩子与家人共欢乐的地方,有的人放风筝,有的人在野餐,随处可听孩子的笑声。虽说这个农业生产基地尚未完成,但已有规模的它已成为附近多个村庄的村民过年的娱乐好地方之一。
过年来个旅游!
以前,除了父母有空闲时间带我出去玩,我一般没有机会出去旅游的。父母带我出去玩的也最多来个本市或广州一日游。然而今年我们家竟然报团去湖南旅游。现在,我母亲也总说:“现在要多出去走走,以后等老了想出去玩的机会也没有了。”我们初三早上摸黑去高铁站,8点就上高铁出发去长沙南站。途径的景色是荒凉的,但又有温度的。小山岗,荒地和小村庄在意象中是萧瑟,凄凉的,甚至有些小村庄的房屋不是紧挨着的,而是散而元地坐落在小山岗上。烟囱上升起缕缕炊烟,村民则在屋外忙碌着,这为此增添了人气,门前新换的春联和红色的装饰品让相隔的房屋不再有距离感,而更增添了温暖。
一下高铁,我浑身冷得发抖了。湖南的低温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感到害怕了。在家乡穿短袖,在湖南穿羽绒棉袄,这距离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差距是准没错的。这次旅游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长沙铜官窑古镇。我们在游客中心欣赏了外国小姐姐的演奏和粗犷汉子的腰鼓表演。高挑的异国小姐姐穿着红色底圆金纹的春节典型的背心,吹着萨克斯,脸上充满笑容。这些异国的面孔让游客感到惊奇。然后游客们围着异国小姐姐拍照,欣赏演奏。
喜庆的装饰,悦耳的曲声,高大的财神爷,满室的欢声笑语不仅使大厅充满欢乐气氛,更使每个人愉悦不已。这欢乐声在空中悠久漂荡着。
铜官窑能深深地吸引我是它的深厚历史底蕴。它的建筑风格非华丽而是朴实。在我的眼中,它完美地将古建筑,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是活化古建筑的典范。不过这天又冷又下雨,好心情都被取走了。
过年看个灯光秀!
初十了,假期也逐渐要结束了。黑幕在天空中已落了许久,饭后,我和亲戚一起去看一场水上灯光秀。以前,这个时候我都是用电视来消耗时间的,实际上,我也是第一次看水上灯光秀。来到湖岸边,表演尚未开始,沙滩的小孩早已玩得不亦乐乎,很快他们被灯光秀吸引了注意力。水柱喷出而扶云直上,灯光打在水柱上,远看,水柱上像生出朵朵花儿。光与水随音乐共舞着,待到第三个曲子结束,一个半圆的电子屏幕在船上缓缓升起来。电子屏幕上的内容与水柱,灯光相映成章。熊熊大火先出现,然后呈现双龙戏珠的画面,“轰”的一声,转换成较为古典的画面,紧接着以诗为词地介绍康有为,咏春拳,舞狮等。在黑夜中,五颜六色的灯光显得尤为突出,雄厚的解说声音与古典背景音乐交融在一起,缓缓地如流水般流入心田,将古老的历史沉积下来。
过年赏个花!
过年赏花是一件乐事。以前我们家在过年时没有特意去某个地方赏花,要说赏花的那只能谈赏自己买的年花和在过年那段时间精心照料它们。今年刚好广州有第二十五届广州园艺博览会,我们家就特意去那里看花展。
郁金香开得灿烂,朵朵黄橙色如同太阳般那么耀眼,那么温暖人心,清新淡雅的蝴蝶兰毫不输于郁金香,她们静默在一旁,优美地舒展身体,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世人眼前。一角的亭台楼阁生出风趣,潺潺流水滋润岩石上的坚强的小花。这里绝对是打卡的好地方,道上挤挤,人行拍拍。一声声惊叹也不足以表达对美景的喜爱和对园艺大师的匠心的赞美。
以前,在村庄里,因年俗才有年味,因人气才有欢声笑语。
现在变了,变得有些欢喜,又有些无奈。小巷搬走了人,也搬走了欢声笑语。年俗却依旧不变,煎堆依旧那么圆,鞭炮依旧那么响,“旧符”依旧要换上“新桃”。而年味少了些。
不管如何,过年的方式也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愿意外出游玩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自己的年假,提升本年的幸福感。我则第一次在这个春节有那么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