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赫鲁晓夫的秘密演讲为契机和线索展开了以主人公里奥一家为核心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中间贯穿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造成了人心动荡,告密者不安,克格勃的崩溃,以及后面苏联政治斗争内幕,苏联武装镇压叛乱背后的一系列大背景设定。然而最最吸引我的,就是里奥一家人作为人的个体,在这场浩劫中的情感变化,一家人为了找寻女儿所做的努力,为了女儿不惜牺牲自己。
这本书是《44号孩子》的后续篇。
作者:汤姆·罗伯·史密斯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The Secret Speech
译者:蔡中恒
页数:312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
ISBN:9787539954981
“命运就像一个娼妓一样,有意向你卖弄风情,助长你罪恶的气焰,可以这一切都无能为力。”
斯大林的覆灭,不仅他的房间被各种高管占领,下一任继承者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抨击斯大林的行为。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一个对我们党的现在和将来都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那就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它怎样在一定阶段上变成一系列极其严重地歪曲党的原理,歪曲党的民主和革命法制的根源。”
故事的时代背景发生在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发表《关于个人崇拜极其后果》秘密报告,同时这份报告造成了党内极端分子的反抗,以及造成了波兰,匈牙利布达佩斯叛乱。这一切叛乱背后都有苏联政府密谋的影子,通过叛乱来赢得军备支持,反对赫鲁晓夫的裁军政策。《秘密演讲》虽然没有第一本《44号孩子》来的紧凑,但也通过描述一个家庭在这样大时代背景下的情景,他们在社会组织中面临的遭遇,她们所预见的,以及她们的反抗,他们为了营救孩子所做出的牺牲。让人心动。
我在故事中看到社会集权受害者们,在面对秘密报告后的狂欢,她们开始对迫害者清算,迫害者终日惶恐,寻求政治庇护保护自己。在故事中监狱那段的情景描述最为冲突,也是最强烈的。当昔日的政治犯,罪犯们暴动,抓住了监狱的负责任辛亚夫斯基,然后开始审判他。让他走13格的台阶,每当有一个人控诉他的罪行他就要上去一格,直到13格被枪决。
有人提出来,在零下五十多度环境没有手套,被强制户外劳动,被冻掉了两根手指,所以辛亚夫斯基就要上两个台阶。还有一个暴动者说他冻掉一根脚趾,辛亚夫斯基又上台一步。辛亚夫斯基这时开始为自己辩护。
“你冻掉了脚趾头,所以我要往上一步,但去年你想把你的工资寄给家人,我跟你说因为我们的制度不公平,所以你挣的钱不够你家人用,那时候我难道没有从自己的工资里给你补足那部分钱吗?难道我没有个人名义向你妻子保证她会及时收到钱吗?我做了好事,难道不允许我往下一步走吗?我知道我做的好事比不上我犯下的罪行,但为什么不让我活着呢?我可以用余生来弥补错误?难道这不比杀死我更好吗?你们说我害死了很多人,那些被我救下的人又如何呢?斯大林驾崩后,这座古拉格的死亡率整个科利马都是最低的,那是因为我的改变,我增加了你们的食物供应,我增加了你们的休息时间,减少了你们的工作时间。我还改善了医疗条件,生病的人不会死了!他们康复了。你们知道这是真的!你们有能力打倒警卫,是因为你们吃了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休息,比以前更强壮了!这次你们暴动都是因为我!”
当家作主的新审判者,没有让他下台阶,更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开抢直接枪决了他。因为他是监狱长,就那么简单。重新掌权的人们,用旧时代的方式压迫不同的人。所谓的正义到底是什么呢?都到这里,内心震动,作者给的戏剧冲突过于强烈,久久无法思考明白。
跟随主人公里奥的回忆追思,作者铺垫了里奥年轻时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萌发了里奥养女(第一部)左娅被抓,里奥为了追寻女儿,不断的涉身险境。跟随里奥的视角,读者能发现一个个历史真相,从来没有见到的,更不可能去反思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的人们的困境,抉择。
身为旁观者,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想明白和抉择的场景。
这个故事很容易想到文革,清算,极端控制下释放后的极端人民暴力,比如匈牙利布达佩斯暴动。而中国好像把这股力量从不同层面化解了,把人民的怒火,压抑下的情绪很好的转移释放了。不得不说,前苏联在这方面,确实做到了[老大哥]的榜样。
打开豆瓣评论,看到大多数的评论是针对背景事件而去的。而极少对主人公里奥,瑞莎,左娅,埃蕾娜,四人描述。他们四个人不同程度反映了其自身立场,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配合社会背景逐步展开。人物纠葛,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能让人忘怀。
里奥反思,放弃了契卡干部的职位,顺应变革在调查谋杀的部门工作,面对女儿要杀他的情景,他选择遗忘,但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就是他的妻子瑞莎对她的不信任。之后为了寻找女儿,答应弗瑞拉的要求,寻找当年她的未婚夫,在古拉格监狱。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他与拉扎尔回到了莫斯科,但发现,弗瑞拉和他的上级是同谋,最后得知真相,去了匈牙利,找到女儿,女儿也谅解了他,某种程度下,左娅说,“人不能一辈子活在仇恨中。”这句话是十分准确的。而相对的弗瑞莎确一直活在仇恨中,当仇恨消解的时候,她的存在意义就是揭开苏联的阴谋。她有一句话反映了她的人物性格,“因为对你里奥的仇恨,让我有活下去的意义,感觉自己活着。”瑞莎也很厉害,为了想和女儿在一起,付出一切办法,尝试一切可能,就算在匈牙利暴动时期,她都独来独往……无法评价这个女人,因为在这个视角去看,我感觉她特别特别傻?……所以不好说。
左娅,个性鲜明的孩子,活在痛苦中,父母被里奥的手下所杀,最后被里奥领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不知道。但左娅的行动很明显,这不是叛逆,而是仇恨。她从恨里奥,到恨契卡秘密警察,最后恨斯大林,推倒了斯大林像,这种全面复仇的情绪,让她得到解脱。当然还有爱。
书中的契卡干部们盲目的服从指令,处处表现出的复仇怒火,权利斗争,政治阴谋操控。让我想起了,“你还有别的选择。任何人都不能以服从命令为借口而超越一定道德伦理界线。”有时候,我们都没有发现自己是否成了一个盲目服从命令而不去思考的人。之前克尔凯郭尔的书中有提过这个,人们盲目服从,推脱自己的责任。是的,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批判,现在已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不能因为服从命令,就超越道德伦理底线,[服从命令]不是你失去判断的借口。在存在主义思潮下,这就是很难复归过去那种盲从了。但新的盲从诞生了,那是另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展开。
这本书强悍的地方,在于书中的人物,在命运的操控下,欲罢不能,命运的颠簸,也让他们无所适从,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从迫害者变成了逃离者,从上位者变成了退休老干部。从极端抨击斯大林主义到50%收敛的批评。
在命运中挣扎,所谓善恶的决断,皆是利益出发,并非内心美德。书中也不全然是机会主义,利益建构的社会环境,仍然有一丝美德的体现,但为了这一丝美德而付出代价的人们,都没有好下场。
伟大的斯大林塑像也会被推倒,这就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