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早课—如何在三年提升5倍身价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收益。
很多人一讲到职业收益,就想到工资:怎么提高工资、怎么谈薪,怎么副业赚钱……
的确,为了在社会上生存,每一个人都要有工作。只要有工作,就会有带来相应的劳动报酬。所有大部分人认为——工作=报酬。这是大多数人对于报酬的“普通思维”。
但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他们和你差不多同时起步,但是几年内,收入和名望都大步流星的超过了你。他们的职业收益比你高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思考下你会发现,工作本身是用时间去换钱。时间是一个很公平的东西,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就算你的身体是铁打的,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财富并不是以每个人付出的时间多少来分配的。
财富有很特别的分配规则,不管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人,当你越是做到别人难以做到,还有社会价值的事情时,你所获得的报酬通常就越高。
换而言之,你选择做什么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的卓越程度,是两个放大器,决定了你的付出能够被放大到什么程度。
那些比你收益高很多倍的人,花的精力和你差不多,只是选择了更大的“放大器”,选择了正确的事,也聚焦了正确的能力。
所以,努力很重要,在哪里花时间努力更重要。不仅要关注看得见的薪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大部分人看不见的“隐性收益”。
职业收益=薪酬+发展+体验
任何一份工作,它的职业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经济收益,指的是你收获到的物质回报,薪酬、福利、股票期权都算。
这份收益主要靠能力和体力。你不动,收益就没有了,这是短期收益。
我们主要靠薪酬维持生活成本,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是发展收益,指的是工作带给你的发展加速度,行业、平台,资源、背景、名声……这些东西可以放大你的能力。
比如说,行业趋势。
在线教育最近几年增长得特别迅猛。很多传统机构做得不错的老师,纷纷都跑到在线教育机构,因为互联网能把优秀老师的能力扩大好几万倍,单个老师的影响力和收入的天花板一下子从体力的极限,转变成了能力与影响力的极限。
这就是行业趋势的价值。
再比如,平台和团队。
好的团队能给你两个东西,极速的成长速度,以及优秀的人脉资源。
脸书的COO桑德伯格当年在谷歌任职,对于是否加入一个这么年轻的公司有点怀疑。她去请教自己的导师,导师说——如果有机会登上火箭,别管是什么位置,先上去再说。
一个好公司对于人的成就和影响,逐渐比好大学还要重要。
为什么今天做教育的公司有新东方系,做创业的有黑马系、做互联网的有阿里、腾讯系……
因为好公司甄选了人才,培养人才;还让人才互联,形成信任,孵化出一个个新公司。
一个热门行业的运营,收入应该是普通行业的两倍,而一个顶尖公司的运营的收入虽然只会比普通公司高30%-50%,但更重要的是,带着这个背景出去,接受你的公司会特别多。发展收益,决定的是你能力放大的倍数。
一个人40岁的,收入在百万左右的人回看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发现自己每天工作时间也差不多,能力也不一定比刚入职的海归强。
他的工资主要因为他有在其他平台做过这件事的经验,有自己的行业资源,有自己带出来的团队,有管理或者专业的经验。他的大部分收益,其实是过去的发展收益兑换出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内在体验的收益,指的是在这份工作当中,你的过程、体验和意义感。
比如说很多创业团队的体验——你想——创业是件多苦逼的事,工资低、时间长、发展很不确定而且风险大,但是很多人乐于在此,因为每天和最聪明大脑联机,充满挑战的刺激感,这件事其他地方遇不到。
再比如,我认识一些做公益的小伙伴,能力和背景都非常棒,出去就业年薪百万很正常;但他们觉得公益助人很有价值和意义。
这种收益还有很多,当老师的,也许看重自己社会地位高;做公务员的,也许能够照顾老人离家近。这个部分最个性化,但是和幸福感关联最大。
顺境的时候,谁都能坚持下来,但是当逆境的时候,内在体验决定了谁走谁留——价值观决定的,是你在这份工作里的可持续性。
所以,再说一次——在提高自己职业身价过程里,努力重要,选择更加重要。
选择什么呢?
普通人选择看的见的,短期利益。聪明人选择看不见的高收益机会,长期放大倍数看选择,而可持续性看内在体验。
聪明人选择看不见的高收益机会,长期放大倍数看选择,而可持续性看内在体验。
能力决定你赚多少钱工资,趋势决定你能把能力放大多少倍,而价值观决定你能走多久。
薪酬就决定了短期的收入你短期过得好不好,是要看薪酬。发展 平台 背景 资源 人脉决定了你的放大器,你长期的好不好,主要看发展,而体验呢则是要看你体验的过程,如果过程体验的很糟糕你可能根本就熬不到长期发展的那一天。任何人都要重新思考这三个要素,不断地匹配这三个要素
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建议把短期的收入匹配的高一点但是中长期的时候,你一定要慢慢的增加增值职业发展板块的这个比例。
而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你应该回到那个内在体验去又或者在你的职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你终于有一天会觉得其实收入发展不是那么重要,你会回归到内心价值,而到这个时候呢,很多人会把内在体验调到最高的比例,但在大部分职业发展中的人来说,我依然建议你只要足够的生活成本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不断的加值发展部分的收益
以上是职业收益的三个部分。
你现在就可以用这个公式,给自己职业价值打个分:
如果满分是10分,代表你完全满意,6分代表及格,那么每一个维度的分数是多少?
请写下这三个数字。
D2晚课-—何用投资思维提升身价
上午我们谈到了职业的三种收益,我们也给自己的职业做了一个评分。
那么今天晚上,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个公式,却还是做不好呢?
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思维差距,就是普通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距。
“普通思维”的人之所以没办法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按下面这个循环路线,来投资自己的时间:
1. 拼命工作,并且盯着钱;
2. 赚到钱,先用来消费,满足自己欲望,陷入“由奢入俭难”的境地;
3. 很轻易就发生借贷和透支:钱上面是花呗、借呗、用呗、拿呗……体力上就是各种加班熬夜冲刺……每次快到偿还债务的时间点,就很焦虑,想尽办法还上之后,又松懈下来。
“工作→消费→还债,再工作→再消费→再还债”,这个循环模式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
想要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就要重视“发展”这个象限,这也是那些职业高手最大的区别。
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投资“发展”上。这会形成一个正循环:
1.持续抬头看路和自我探索,对内清晰自己的优势,对外能看到更多机会,收益持续上升;
2.把更多时间精力学习,放大自己优秀和眼光,做更好的选择,更好的借力;
3.充实的生活,让消费和欲望变得不那么重要;
4.不去透支自己的经济和身心健康,能借用别人的人力和财力;
两个截然不同的循环,3年下来,两个人的发展会有多大的区别?差别简直千差万别。
那么,该如何让自己提高自己的发展速度呢?下面是四个黄金定律。
- 关注自己的长周期能力
很多人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希望能提升职场实力。但你要注意,你提升的是长周期能力,还是短期能力。
下午讲的三个销售的故事中,只会卖一款产品的销售能力,就是很短期的能力。一旦客户变了,产品变了,公司变了,这项能力就没有用了,没法持续。
相比之下,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咨询能力,都是能够使用十年、二十年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两位两名销售的后劲明显更足。
再比如,我们有一位学员是新媒体编辑,她一直苦恼于写不出高阅读量的好内容,于是报了各种写作班,但是收效甚微。后来她在经历过一次专业的能力测评之后,发现她当下最大的障碍点,其实是需求调研的能力。
写作班只能教她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而需求调研能力,则能帮助她洞察人性,找准写作的切入点。而且即使她将来不做新媒体了,这项能力也可以跟着她迁移到其他行业。
需求调研能力,就是一种长周期能力。长周期提升起来可能比较慢,但是它能保证你长期的加速度,还能帮你抗风险。
- 不断找到更好的借力平台
除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也非常非常重要。
可以说,工作开心靠性格,工作赚钱主要靠选择。
选择的标准,就是选择那些快速增长的行业,有前景的企业,牛人聚集的团队。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我们都需要向身边的环境借力,向身边的人借力。
去到好的行业,好企业里,跟牛人在一起,是你提升身价的捷径。
举个例子,一对双胞胎兄弟,同一年大学毕业,一个加入阿里巴巴,一个进了报社。
当时的阿里还没有现在这么有名,报社也还是不错的企业。
可是7年之后,在阿里的弟弟已经年薪百万,很多猎头挖他,还有人愿意投资给他创业。
报社的哥哥,因为纸媒衰落,他曾经寄托理想的行业没了,一切都要重来。
双胞胎一起长大,能力素质差不太多。关键是他俩的公司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加速崛起的“快车道”,另一个则是日落西山的“泥泞道”。
你可能问,怎么才能找到这样告诉增长的行业、企业、团队呢?
答案是你需要做大量的行业和职业调研。
比如我们后续进阶课个人战略课中间有一位优秀学员,她原来在传统餐饮行业做财务总监,很忙很累,而且收入还不高。
她在课程中跟同组小伙伴合作进行了行职业调研,她发现同样的财务总监岗,在不同行业的收入差很多。比如科技行业的财务总监岗,收入明显高很多。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后来进入了新能源行业。虽然岗位没变,但是有了行业的加持,她的薪酬直接就翻了一倍,未来的增长空间也非常巨大。
- 储存自己的人脉圈——最顶级的能力
企业的周期是3年,行业的上升期一般在7-10年,还有没有比这个更长周期的东西?
有,那就是人脉圈。
如果你想在41岁的时候当上美国的副总统,你的大学四年会耗费在喝啤酒、打高尔夫球上,最后换来一堆C和D的成绩吗?丹·奎尔(DanQuayle)就是这么做的。让他在41岁当上副总统的,是跟他一起鬼混的同学小布什。
所以,顶级高手,都是先做人,后做事。人前做自己,人后做人。
要不断的在身边发现优秀的人,并且找些方式把自己和他们绑在一起,尽可能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
今天我不断的在各个领域收到很多帮助,主要都是过去的朋友在帮忙。
有我03年在深圳教的学生,有08年支援灾区认识的哥们,有新东方的学生。
我孩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就是当年咨询要不要教育学出国的客户……
所以,不断的输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先做人后做事,你会储备很多很多好的人际关系。
4. 要不断的检视自己的价值观
隔段时间,就重新对焦一下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驱动力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也许当前的工作很好,稳定、安逸,但是总觉得隐隐约约哪里不对劲,这种工作顺境的时候都好过,但是一旦遇到逆境,你就开始怀疑犹豫,摇摆不前,大概是因为你的内心价值观并不支持。
系统的梳理一次自己的价值观,每个过年、转行、人生节点都重新对焦一次,会让你发展的过程中坚定很多,手头很忙,但是内心很安静。
以上四件事,不仅要尽快开始做,而且要常常做,要持续做,要有纪律的做,2-3年内,你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力变强了、眼界开阔了、朋友变多了,选择做得越来好,人也坚定清晰起来。你的身价也会随着这些变化,很正常的上升上去。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北极熊的故事:
北极熊被公认为最强悍的几种哺乳动物之一。北极零下40度的低温,北极熊能连续奔跑四十多分钟,在冰水混合物中间游泳十五分钟,连续20天不进食,厚厚的皮毛能抵御所有的刀和矛——这么个强悍东西,爱斯基摩人如何对付它?北极熊只有一个缺点,嗜血。
猎人先杀死一只小海豹放血,然后把一把尖刀刀刃冲上倒立在桶中。让血漫过刀尖一点。血桶放在外面,冻成了冰块。一个猎熊器就此产生。
爱斯基摩人把血桶浇上热水,十公里之内的北极熊会凭着嗅觉找到血桶。北极熊看到鲜血,熊心大悦,马上用舌头舔上去。
当上面的血层舔完,舌头也就冻僵了。这时刀刃露了出来,划开一个小伤口。此时北极熊冻僵的舌头却感觉不到痛,一次次继续划在上面。
伤口里新鲜的血液流了出来,流入它自己的胃中。这时的北极熊非常享受,他认为食物渐入佳境。一直到伤口越来越深,北极熊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倒下。
这个时候,静待一边的爱斯基摩人跳出来,杀死北极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要做北极熊,不要做小海豹,否则只能被放血……
其次,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做北极熊,不要自己去舔刀尖……
要保护好自己的发展和内在体验,持续投资,让自己升值。
今天的课程,谈了大家比较关心的职业收益问题。
你能从职业当中收获的回报,不仅仅是眼前的现金,还有你未来的发展,以及你的内在体验。
想要持续提升个人收入,你不仅要关注手上的钱,还要用投资的眼光,看自己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投资长周期的能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稀缺;
你可以投资人脉圈,增加贵人相助的几率;
你还可以投资平台,借力更有发展的行业趋势;
最重要的,你要关注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领域。
有了这样的投资思维,你才能不断收获投资的红利,让自己的收入和身价,呈现复利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