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部纪录片,中学停课半天,要求父母必须陪伴孩子观看。
发现原来孩子成长的叛逆,都源于教养中家长职责的缺失。
中央电视台花了10年策划,2年拍摄和制作,纪录片《镜子》——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纪录片。
纪录片一共三集,90分钟,三个因为叛逆辍学的孩子,家长被逼无奈,将他们送到特殊学校“改造”。
恰恰相反,节目告诉我们:父母才是最需要“改造”的人。
01
被父母掌控的机器人
第一个“问题”孩子家明,刚参加完中考准备上高中,因为想当流浪歌手背包客辍学在家。
企业干部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他说: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困难,但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认为,读书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16岁的家明,始终活在的父母的想法下,长期压抑、控制下,与父母的矛盾日益严重。
甚至想通过打碎玻璃割伤自己,去流浪当背包客,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孩子。
在家长课堂上,院长老师问及家明的父亲,家明为什么会这样时?
家明父亲很坚定地说:都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被网友带坏了,才不肯回去上学。
院长说:不,是因为你,因为你一直在逼他。
父亲近乎囚禁一样的控制,要求家明像一个机器人般,除了上学禁足不准夜归。
另一边的家明对着镜头抹泪哭诉:从小到大,父母根本没有给过他自由,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每次带宠物回家,第二天必定被丢出家门,不容许他有一点忤逆父母的行为。
父亲觉得他都是为家明好,他就是这样从贫苦里面拼搏出来的,读书是家明最好的出路,这样才能活得比他好,比他体面。
院长看着家明父亲,问了一句:那你辛不辛苦,现在过得开心的吗?家明父亲低头沉默不语。
父母的过分“保护”,家明看来近乎囚禁一般,最终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爱成为伤害彼此的武器。
父母从来没想过,孩子也是一个独立个体,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在恰当的范围放手,教会他们独立,才是最好的保护,才是成长路上最好的能力。
02
拒绝沟通的父母,孩子只会绝情
第二个“问题”孩子李钊,17岁的高三应届考生,辍学4个月,把父母赶出家门,和女朋友住。
见到学校的人,反抗非常激烈,得知父母的意愿,扬言就要跳楼,眼里尽是对父母的绝望。
李钊的父亲对他的威胁,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你跳下去,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
看到父母的作为,他还是妥协跟学校的人员回去。
李钊的父母坚持认为,他之所以会这么叛逆,因为都是:早恋。
张钊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原先都挺好的,自从早恋之后一切都变了,他和家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
父母万分不理解的现状,其实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李钊在镜头前说出了这个家庭的另一面:
“我爸跟我妈在一起,除了吵架就是吵架,我爸跟我在一起,就是看电视。
他们总是说我不敢,我其实把他们认为我不敢的事情都做了。
我跟我妈说在学校很压抑,她说:那么多人怎么都没事?”
孩子想要跟父母倾诉压力,父母却当成借口。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时,也是在切断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长久被压抑的负面情绪,总有一天会被爆发出来。
李钊把所有父母禁止他做的事情,全做了一遍,打架,辍学,早恋,把父母赶出家门,这一切都是在报复他们。
他不能改变父母,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朋友身上, 弥补父母缺失的爱。
早恋,某种程度上,成为他心灵抚慰的方式。
03
夫妻的关系,决定孩子的性格
第三个“问题”孩子泽清,12岁辍学在家沉迷网上下军旗“赢钱”。
即便他的家庭特殊:母亲是医务工作者,大学本科;父亲是事业单位职工,大学本科;而泽清的外公和外婆,都是湖北大学退休教授,也束手无策。
母亲说,给泽清送饭,也会踩到他的尾巴,经常拳脚相向,扯着头发逼向墙角拼命下手,甚至会骂她:“很贱。”
父亲一般见到这样的场景都是无动于衷,只有实在下手太严重,父亲才阻止说:“太吵了。”
当学校来接他时,听到有央视跟拍,很欣然地自动跟老师们回去,说这样就会有存在感。
这个仅仅14岁的孩子,在学校里显得格格不入,成熟、淡定,生人勿近的攻击性外表。
而他父母面对家长课堂,也是信誓旦旦地说,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的。
经过心理老师的辅导后,泽清终于像个孩子那样,将内心的痛苦倾诉出来,妈妈总是用借口推脱不肯陪伴他,爸爸在家也是一副冷漠的样子。
他在家里面的存在感为“0”,他跟妈妈说想要吃面,可妈妈躺在床上不动。父母总是争执,到最后都会演变为家暴。
面对父母的无视,他用破坏房间门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面对父母的暴力行为,他也对妈妈施暴,想要引起父亲警醒,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
年级小小的他,想要为这个家做一点贡献,想要父母重视他,和谐相处,可是徒劳无功,最后唯有用网络来逃避事实。
就像节目中说的: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映照出父母行为的错失。
父母的相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父母,孩子也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04
家庭教育,没有速效药
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感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做律师要拿律师资格证,开车必须要有驾照,做老师也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但是,为人父母不用拿证,我们就这么直接做了,而且要做一辈子。
第一次当爸妈,谁都没有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满满倾注的爱,变成满满伤害的结果,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父母,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存在。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也是最容易出错的老师。
纪录片最后,每个重点人物的后续现状都给了展示。不久后,他们都打回原形,真正证明了一点,每个人的改变都没那么容易。
家庭教育,永远不会有速效药。
就像培育一颗果树,想要它茁壮成长,秋天硕果累累。从种子到枝繁叶茂,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付出对应的心血照顾,一旦错过了关键性季节,也许付出更多努力可以补救,但总会有点不尽人意。
家庭教育,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镜子让家长反思,孩子的问题,或许原因归咎于父母本身,不恰当的方式,把爱变成了伤害彼此的武器。
爱不是暴政,没有永远正确的爱,只有动态平衡,不断沟通和调整的爱。
给孩子爱的同时,别忘给他自由,爱是滋养他成长的盔甲,自由是他披荆斩棘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