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除夕,公众号「可能吧」的一篇「为什么说支付宝脑子进了屎」在只有不到 1W 关注的情况下,刷爆了互联网圈里圈外的屏,最终阅读量超过 300 万次。
今年 1 月 9 日凌晨,微信小程序发布六分钟后,一篇「小程序想要什么」再次爆屏朋友圈,1K+ 的赞赏者中甚至包括了 张小龙 和 马化腾。
17 年除夕,「今年,支付宝的脑子在想什么」,短短 20 分钟内阅读量突破 3W,次日突破 10W+。当日新榜科技类飙升至第 6 名。
更令人吃惊的是,再三爆屏的「可能吧」背后,只有一个人在独立运营。Jason Ng,又称阿禅、禅叔,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身上又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呢?
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禅叔和「可能吧」背后的故事。
走近禅叔
互联网老兵
禅叔,本名伍嘉贤,广东人,87 年生人。常用马甲「jason5ng32」,Ng 是 伍 的粤拼,5 和 32 则是为了注册邮箱不重名才添的,一直沿用到现在。
03 年,当他还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建立了个人网站「中华社区」,主要功能是聊天室,现已关闭。
07 年 4 月,他开始创办原创博客「可能吧」,关注互联网文化和产品。
10 年,参与创办知名创业社区「极客公园」;14 年 6 月以 CEO 身份辞职。
15 年 1 月,创办的结构化分享社区「轻单」上线,1000 名种子用户中不乏李开复、王兴这样的业界大佬;意外的是,当年 5 月份禅叔宣布团队解散,并将原因归咎于「个人能力不足」。目前域名 Qdan.me 仍可正常访问。
16 年 1 月,运营个人公众号「可能吧」,短短一年,多次以深度长文刷爆圈内。
16 年 6 月,禅叔第二次创业,创办互联网职业线下培训机构「有可能学院」(坐标北京),目前运作良好。
喝过茶的男人
禅叔是受邀喝过茶的。公众号「可能吧」的简介里,这样讲到:
「可能吧」是一个诞生于 2007 年的博客 ...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在中国访问。现在,它以另一种姿态存在。
想了解这背后的缘由,不得不提到 Google。
2010 年 3 月 23 日,谷歌在其英文官方博客宣布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google.cn 的搜索会跳转到 google.com.hk。一直为信息自由发声的禅叔,当天在博客撰文声援。阅读次数飙升至 20W 次,在发布后大约 4 小时,可能吧域名被墙,无法在中国大陆正常访问。(这篇文章还在,但需要科学访问)
6 月 4 日晚,禅叔受邀喝茶,第二天重获自由,但电脑又被多扣了几天。他回忆:
整个过程我是比较轻松的,这没有什么值得害怕。
同年,「可能吧」获德国之声最佳中文博客奖。目前仍在更新。
你会发现,禅叔能够单枪匹马的数次爆屏,不是「可能吧」,而是存在着某种必然。那么,又究竟是哪些特质造就了订阅号「可能吧」,值得我们思索。
接下来,我将试着从 思维、策略、执行 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我们能学习什么?
思维 Thinking
深入思考,拒绝盲从
都是这么个事儿,怎么人家就能看的这么透?
凡是读过「可能吧」文章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今年 9 月,支付宝的月饼门事出,社交媒体上好不热闹。有人写段子,有人吃瓜,现在知乎上仍经常能看到对阿里「价值观」的调侃。
禅叔没有盲从。
基于网上的公开信息,他做出了不一样的推理。他认为,有可能是阿里安全部门主管早就想辞退几名员工,月饼不过是个理由。事实究竟是否如此,恐怕很难考究。但能基于公开信息,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并给出细致的理由,真的值得学习。
剧情跌宕,全民关注的罗尔事件,禅叔撰文「如何判断刷屏文章的真伪?」。从是否带来利益出发,给出了罗尔是在营销的定性。他在文章末尾写到:
希望,这个世界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多点独立思考。真的。
在我看来,多问一句「Why」,多思考一句「Why」,我们就能得到不同的视角,多唱两句反调。
站在高处和踹轮子
禅叔是常写 BAT 的(博客里还爱写 Google)。我相信这不是随性而为,而是有着战略上的考量;简单来看,写 BAT 的好处有这样几个
- BAT 的产品用户众多,更容易激发情绪,引起广泛传播;
- 想写好 BAT,需要先懂 BAT;
同为运营者,我羡慕他一篇文章能拉 3W+ 关注;但也许后者,对他的意义更大。
研究告诉我们,「转教他人」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吸收率高达 90%;作为对比,听讲只有可怜的 5%。BAT,尤其腾讯和阿里两家,掌握着巨额资本和海量用户,触角遍及中国互联网所有一二线公司。
可以说,在今天想要创业,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 腾讯也做这个的话,你怎么办?
- 腾讯要收购(入股)你,选择拿钱走人?
而禅叔,他首先是一位创业者;写字,是副业。他研究小程序、支付宝,是因为研究清楚这些流量巨兽的真实动向,对于把握下一个风口有直接帮助。
不信?之前说过,他创办的「有可能学院」是线下职业培训。小程序上线前,他们开设了「微信开发」相关课程;小程序上线后,同步开放了「有可能微课」这一小程序,迈出了线上化的第一步。
我也曾抱持这样的想法:你一个局外人,怎么研究能比得过支付宝的 PM 呢,人家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啊!现在来看,体量巨大的产品,局外人的观察也许更有意义,理由有三:
- 功能庞杂,人员众多,执行层 PM 更多关注局部产品打磨;
- 内部势力众多,背负 KPI 不一致导致产品思路不一致;
- 用户过亿,但产品落地真正的拍板人也不过几人;
多站在高处,多做些看似「无用」的思考,绝对是有意义的。
那,什么又是踹轮子呢?
09 年,禅叔的朋友对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社会就像一个大车轮,你踹它的一脚也许只会让它移动几纳米,肉眼无法观察;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去踹一脚,车轮可能会以微米,甚至毫米的速度前进。
但如果我们都因为看不到而不去踹,社会就不会进步了。
禅叔是普通人,他会在留言区挂出恼人的言论,会在 Instagram 发拍摄的美女,年少时也在博客上讨论 AV;但说到底,他是用力踹过轮子的。这份透过文字的责任感,值得每一个做内容的人学习。
策略 Strategy
把内容产品化。
在禅叔开设的微信内容运营课程中,甚至提出了「内容经理」这个未来职位。我不认为他是在故弄玄虚,因为他的「产品」就摆在我们面前。那么,究竟 产品化 是在说什么呢?
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 产品。
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维基百科告诉我们,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用户)的需求。自然而然的,「内容产品化」的核心就是「读者(用户)驱动」。
标准化,再标准化
早在「可能吧」博客时期,他就对博客宗旨、选题、操作、排版等方面都做了规定(后期为多作者维护),一共有 7 章 38 条。这些规定细致到什么程度呢?甚至连语句长度,句号出现的频率,用怎样的语调都做了规定。
标准化,确保了读者体验的高度一致。博客在 PC 上阅读,公众号则是在手机屏幕;介质的小小改变,对于读者体验和习惯的改变却非常深刻。这要求内容生产者也要自下而上的做出改变,才能真正符合生产需要。
也许是为了探索更多的生产工具,吸收灵感。禅叔建立了一个名为「好 App 好小程序」(原为好网站)的微信群,我有幸在其中,群规很严格,也很有趣。
写给你看 ≠ 为你而写
内容与产品终究是不同的。
我发现,近几年有种论调经常出现:
打造有温度的产品。
你看,产品也在向内容生产者取经呢。因为内容,恰恰是最能唤起共鸣的;因为「温度」的核心,是文字背后的人。拿大号「毒舌电影」来说,毒 Sir 的嬉笑怒骂、星爷图片的广泛应用,无不是在做人格化的努力。人物立住了,温度感便也出来了。
人是有性格的,这种好恶取向的长期外化,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格」。禅叔在 09 年(才 22 岁啊...)写到:
我认为,blogger 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写博客,这是你的地盘,你想怎样就怎样。除了「有关部门」,没有人可以强制改变你。
说到底,「写给你看」和「为你而写」是不一样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事儿;做内容,一定要想清楚。那么,禅叔在「写给你看」上做了哪些努力呢?下一章节,我将做梳理和罗列。
执行 Implement
笔耕不辍,厚积薄发
禅叔是勤奋的。
从 07 年「可能吧」博客创办至今,禅叔至少码了 100 万字。长期的刻意练习和素材积累,形成了他在内容生产上最大的壁垒:
用写书的深度追热点。
追热点,被认为是打造爆款文章的捷径。王宝强离婚的新闻,造就了 1000 多篇 10W+;但热度过后,读者很难沉淀。因为没有深度的追逐热点,只能是靠天吃饭,对于建设生态毫无贡献。
今年除夕,禅叔写支付宝的文章中,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他找到了支付宝 3.0 至 10.0 每个版本的界面截图,好几张的用户头像还是他自己的。
老版本 App 的截图是很难找的,写过竞品分析的人一定有体会。那么,禅叔是从哪搞到这么多图的呢?
原来早在 15 年 1 月,禅叔在自己的「轻单」上就发表过对支付宝 UI 分析的文章,配图在那时就做过搜集。今年再写,不过是补几张新的罢了。
这 TM 才叫「厚积薄发」。
迭代,一切为了沉浸式阅读
禅叔的文章读起来很爽。尽管这种爽是全方位的,但在排版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作为 Google Plus 上少有的中文认证用户,他的 个性宣言 透露了「爽」背后的秘密:
**迭代 **才能有更好的成功,没有什么是一步登天的。
在公众号和博客,他都将自己的排版方式介绍的很详尽,可以移步阅读学习。这里,提几个我观察到的小细节,看看他是如何迭代的。
▶ 置顶提醒的变迁
禅叔文章的顶部提醒很有辨识度。头像和阅读时间的贴心提醒,让读者感觉这个号很有「品质感」。其实,在去年 4 月以前,该部分还是通过添加图片来实现的(大部分公众号也是这样做的)。
也很好看对嘛,但图片无法克服这样两个问题
- 图片需要加载,作为头图出现灰色闪屏体验不佳;
- 图片越清晰,加载速度越慢,但模糊的图片会有毛边(上图很明显);
基于以上原因,禅叔才放弃了头图,改为采用 CSS 直接在页面上实现效果;为了打造极致的阅读体验,不能妥协。
▶ 应用截图的变迁
写产品分析,离不开 App 截图。在去年除夕发布的支付宝文章中,禅叔直接将整张截图插入到文章中。而在今年,所有文章中的应用截图,都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半屏白色 iPhone / Macbook 展示图。
将 UI 界面放在产品模板中做展示,是很常用的手段。但把它应用在公众号内容中,并非是突发奇想;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 用产品实物打造品质感;
- 白色的 iPhone 图片,更能融入到同样为白色背景文章中来,而「留白」,正是减少压迫感的关键;
- 用全屏截图时,读者需要下滑较长才能继续阅读,对沉浸式阅读是一种打断;
不过是几幅图片的事儿,却都有着「写给你看」的考量。不断的迭代,都是为了让人读的爽快。
后记
探索一个人的过去是有趣的;探索禅叔的过去,则更加有趣。抛开创业者、分享者、效率追求者这些标签,我更愿意评价他是「一位战士」。
「可能吧」取得今天的成绩,有偶然,也有必然。就像有人曾问他,「自由职业者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他的答案很简单,却又很难:
在固定的领域,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