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是“救急不救穷”,对于生活贫困、急需物质或财富支援的人,解决其燃眉之急固然重要,但财富和物质的支援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没有人能在别人的救济下活一辈子。所以,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在心灵方面的成长,让他们打破贫穷的思维定势。人一辈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决定了“手”的,又是心,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是帮助人们走出心灵的贫困,唯有从心态上超越贫困,才能在命运中远离贫困。
以上章节选自《爱不落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充满诗意、大爱和大善。作者是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雪漠老师。
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因为总是看到很多爱心人士给贫困地区捐赠,随喜赞叹。但一时的物质和财富捐赠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如果长期依赖捐赠,不自立更生,正如开篇所说不从心灵上超越贫穷,是很难从命运中远离贫穷的。
长期依赖,躺在舒适区,是动物的特性。不前进,不创新,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躺平”。我也曾在这种状态浑浑噩噩几十年,每每发现自己这种状态时,会往前挪挪,没多久,又打回原形,谁让我属猪呢,真的是猪的属性吗,抓狂。这几天发生的事又深深的刺痛了我,不前进就得“挨打”,这挨打是指心灵上的,不奋发图强,就逃不出命运的枷锁。
好在有雪漠老师这个标杆、榜样,“追问自己生命的价值,活着的理由”。时时参照,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我是禅拍师龚玲,“以手为媒,以心为桥,连接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