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开学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家长们应该挺高兴的:孩子终于有人管了、有事干,不用整天无所事事了!可是,孩子们适应的怎么样呢?
按我过去的经验来说,一般开学的第一天都不讲新课,会给孩子一点适应、过渡的时间,但是,现在这样的过渡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时间不够啊!
听我算一笔账。(以北京的学期安排,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计算)
本学期2月23日正式上课,7月12日正式放假,一共20周零2天。7月份的10多天,就是考试和期末工作了,再加上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的假期,剩下学习的时间也就18周,再去掉机动和复习时间,平均2周得学完一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讲读课文(每篇课文2-3课时)+1篇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生字,1课时学完)+1个语文园地(1-2课时)+1个口语交际(1课时)+1篇习作(2-3课时),而按照教委规定的课程表,每周语文课只有6课时。
这样的强度,根本不允许孩子慢慢过渡,因为,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任务,过渡一天,就等于荒废了一天,而这个学期,上课时间(不算周末)一共才90多天!
再瞧瞧孩子们。
第四节课才上语文,刚上课,看了语文书,我在讲课,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通过读单元提示,知道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大家都在思考,我看到一个同学正在盯着电视屏幕看,两眼无神,而此时屏幕并没有播放幻灯片。
我讲完生字以后,是写生字作业时间。两位同学说铅笔不尖,我就让他们到前面用削笔器削铅笔。一位同学很快削好了,另一位同学反反复复好几回。我很奇怪,问他:“你没准备好尖铅笔吗?”“准备了。”“准备了几根?”“我看看。”孩子打开铅笔盒,数了一下,“5根。”我又说:“刚刚上了一节数学课啊(另外2节课,一节课开学典礼,一节课体育,不用铅笔啊),你的铅笔就都粗了吗?”孩子苦着脸说:“嗯。我家长削的时候就不尖!”……天!孩子还有功夫掰赤这些,我看着其他同学都埋着头写字,真替他着急:这不就落后了吗?嗨,孩子不急,结果还是削铅笔,折腾了好一会儿。
下午的第一节课,我讲完了得印章的情况,同学们依次轮流去盖印章(这是我们班的评比方式),就有同学趁机交头接耳说话。过了一会儿,印章盖完了,我说:“好了,都别说话了,咱们准备听写!”还重复了几遍。可是,有两位同学丝毫不为所动,还在津津有味地聊天呢,对我的暗示始终没有任何意识。我只好点他们的名字,问他们俩刚才听到我的要求了吗?两个人的回答不同,一个说“听到了”——那为什么不按照要求做呢?另一个说“没听到”,还满脸的茫然——怪不得上课从来不发言。
再看看作业情况。生字全部写对的同学只有23位,听写词语全对的只有15位。而我在写生字之前,就强调过正确率的重要性和奖惩措施了,听写词语也是为了看看学生的记忆力和用心程度,刚刚抄完的词语,有多少人记住了呢?
……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大脑就像名牌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提速猛、转变快。作业又对又快,上课有问有答,时间充分利用,课间充分自由,学习既轻松,效果又好。这都是因为家长培养得好,孩子已经养成了好习惯。
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开学后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仍然停留在假期模式呢?
一, 思想要重视。
别以为孩子自己什么都能搞定,别以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别以为孩子都上了好几年学了,就什么都不管。
二, 要求要明确。
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有要求,要把要求明确地告诉孩子,使孩子有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浑浑噩噩。很多家长苦恼于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完全无感,其实罪魁祸首在家长。家长一会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压力,一会儿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重视学习,孩子会茫然的,不知道家长到底想怎样。
应该提什么要求呢?其实很简单,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积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才能促进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有错及时改正。我认为这三点如果能够不打折扣、认真执行,成绩肯定很不错。
三, 行动要紧跟。
最好的办法,不是每天罗嗦,而是每天检查孩子的全部课堂作业。检查什么?1,书写是不是认真。2,是不是按时完成。3,正确率是不是高。4,如果有错误,是不是及时订正完毕。如果这四项的答案都是“是”,那么孩子的适应很快很好,如果四项中有一半,甚至更多答案是“否”,那么真要高度重视了!
也许有家长想问,怎么重视啊?我很重视啊,但是没有效果。怎么重视?用行动啊!书写不认真,就练书写,练到认真为止。不按时完成,就计时,不抓紧时间,就多写一遍。正确率不高,就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及时订正,就多订正几遍。
记得前段时间我转发的文章《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吗?只要有心,方法总会有的!
时间一天天往前走,不会停下来等任何人,你的大脑也要跟上节奏啊!适应得越快,过渡得越短,越没有浪费时间,效率越高、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