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简书是在2016年的12月12日,说来我是简书的老朋友了。
可是2016年我一共写了三篇文章,2017年写了4篇,2018年写了17篇,2019年写了2篇。之后便到了2021年的5月27日,那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自己一直都是死在了坚持上自。也就是在那天,我突然顿悟了一个道理,一个为何我的人生一败涂地的道理,那就是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专注的坚持者。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果断参加了日更活动,并且一天不落地写到了今天。
跟很多日更了三四年甚至更久的大咖比,这点儿成绩或许都称不上是成绩,但于我而言,它实在是辉煌无比,也令我内心自豪无比。像我这样做任何事情从来都没有坚持过三个月以上的一个人竟然一天不落地写了212天,关键是没有垂头丧气,没有苦不堪言,有的只是要坚持写一辈子的雄心壮志。
这是一件多么令我振奋的事情啊,我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脱去了做任何事情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魔咒,换上了铁骨铮铮的坚定与专注。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我由内而外地发生了变化呢?
一 坚定的信念
我对于写作的坚定的信念来源于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熟人:无戒。
2016年第一次来到简书的我很偶然地读了她写的一篇关于远嫁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记住了有一个远嫁的90后姑娘叫做无戒。
或许那会儿她在简书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我对她一无所知,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和我一样的热爱文字的姑娘。一直到2021年5月27日,当我再次打开简书时,无戒这两个字像是漫天飞舞的礼花一样闪烁在我的眼前。
当时的我直接傻掉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个和我一样热爱文字的姑娘怎么突然就火了?
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像个敬业的侦探一般到处寻找着无戒在简书行走的蛛丝马迹,同时添加了她的微信,开始听她的直播。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了解她之后,我才恍然明白:
哪里有什么好运气,不过是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坚持。
哪里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是百炼成钢。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实现了顿悟的过程,对于写作的坚定在我的内心瞬间生成,且坚若磐石。无戒的亲身经历给我上了我人生中最重要和最深刻的一课,所以今年我在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报名了她的写作年度课。
二 兴趣的力量
郭沫若说: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早上五六点钟起不来,家里总有脏衣服堆成的小山丘,不喜欢做饭,更不爱洗碗......
可是我却总记得写文,家里脏一些、乱一些给我带来的困扰远远不及今天没写文带给我的恐慌,是的,是恐慌!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热爱吧!
三 能够感受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说起进步,我必须在此真诚而隆重地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老公。
每天,他都会主动一字不落地阅读我的更文,然后毫不吝啬地将我从头夸到脚、从心灵夸到每一根头发丝儿。并且他的夸奖毫不敷衍,那些流动在言语中的真诚总是让我热泪直流。
我在他的夸奖声中越写越起劲儿,然后就迎来了他更多的夸奖。于是我那十根在键盘上飞舞的手指与他夸奖的声音合二为一,爆发出了远超越我自身的能量,这种能量让我热血沸腾,让我能够像触摸从眼前飘过的一根羽毛似的触摸着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四 我的生活需要文字的疗愈
我曾经写了很多篇关于穷、缺钱、压力和焦虑的碎碎念,那不是在无病呻吟,而是我真的病了。
2021年一整年,我和老公两个人没有挣到一分钱,我们还要缴纳社保、还房贷,家里还有个马上3周岁的儿子。
这一整年,我都感觉自己在往外不停地掏掏掏,可是却没有进去过一个子儿。
这种对于将钱袋子掏空的恐惧像一团漂浮在我头顶的乌云一般时时刻刻地笼罩着我,每掏出去一次,它便向我逼近一步。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无数次的掏出去的动作,它现在已经像块儿密不透风的黑塑料袋子一样套上了我的头颅,并且正在慢慢收紧。
我现在之所以还呼吸顺畅,是因为文字拯救了我。
每一个从我的手指尖儿飞出去的文字就像一个嗡嗡嗡的小蜜蜂,它们辛勤地工作着,将套在我头颅上的密不透风的黑色塑料袋扎成了一个筛子。于是,空气流进来了,阳光也照进来了。所以,我依然好好地活着。
突然想起了梁静茹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慢慢来,比较快》:
慢慢来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烟火痛快到头来却空白,用忍耐撑下来等待花开
愿我们每个人都用忍耐撑下来,等待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