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特殊的一天,第一次和孩子老师面对面聊天。收获很多,分享各位家长和未来的家长。
昨天孩子老师找家长,猛的下来,接受不了,第一次被找家长,心里七上八下的。现在想想真是幸运的事。当时直接给孩子原来班主任发信息,我的孩子是不是问题儿童,后来老师一安慰下来,仿佛自己吃了定心丸,害怕上面风平浪静,下面却暗流涌动,更早的发现孩子问题,确实是件好事。
今天和幼儿园老师聊了一个小时,发现孩子很多小习惯,来源竟然是从一岁左右养成的。养成好习惯,好的作息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挺难的。
豆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喜欢大人领着手,大人领着手,他就原地打转。他很有主见,这和我个人关系很大,我和爸爸的选择,最大限度给孩子自由,豆豆从学走路开始,舅姥姥每天在后边追,我出去都是让他来追我,自己摔倒了,爬起来。也很少拉手。爸爸也是选择安全的地带,孩子随便跑。现在快4岁了,没有安全意识,爱跑爱跳,在幼儿园安全问题让老师很担心。老师多次和我沟通,我没在意。老师拉着手,随意打转转。下了校车,奔到教室。地上台阶也不注意。回想过去有段时间,他在幼儿园学习了拉手,但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下楼梯要求拉手,我说自己走,扶着把手,如果摔下来,自己负责。我只会挡在他前面。可能妈妈真的高估一个孩子了。写到这我突然想起黑骏马,他有需求,说不出来,全靠懂马的养马人理解。我是第一次当妈,哪里懂,就像那个不懂黑骏马的孩子,以为他出汗,就是很热,没有给马擦干身体,盖毯子,最后一度高烧,差点要了黑骏马的命。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起不到沟通作用。幼儿园真的需要和家长不断沟通,幼师真的很不容易,面对家长,保证孩子安全,教授孩子知识,训化这批小野马遵守纪律,只能通过言语,言语对象还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们。幼师的时间,体力,精力,耐心都是一个考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尊重这个职业。在送幼儿园前,保证孩子与幼儿园作息同步,这基本要求,要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接下来就是我的坑,大家可以避开。给予孩子必要安全习惯。
豆豆很有主见,自己喜欢什么不举手,直接去拿,吃饭时候,想吃就跑去拿,老师讲课教具,喜欢就过去拿。孩子没有早教,很少学习好习惯,家里更是把他供养的高高在上,吃的现在也不分享给妈妈了。自己有了小情绪,别人不喜欢我,老师限制我,我害怕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想让椅子跳跳舞。这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的结果,他长大应该比我更有主见,但是我教育的问题,或者我家庭教育失败,就是没有达到教育观点一致性,爸爸不爱参与,出了问题,三次警告,暴击解决问题,掐孩子或者屁股一顿揍。我的错误观点是,这个不是问题,大人做,孩子看到了,就会改,我忘记了他还是个孩子,除了身体长高外,他需要我们给出他正面观点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他现在分析能力比较弱。家长做到,在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在错误的行为面前,给予否定,不是拿“爸爸凑你了”这个吓唬他,只会让他越来越害怕爸爸,对父子关系协调毫无用处。有一次幼儿园周末活动,我带着他,他乱跑,不跟着老师同学走,我追他,他觉得好玩,带着班上小朋友跑。让我很头疼,后来见到一只关在笼子上窜下跳德国牧羊犬,他傻傻愣在那里,我看出他害怕,我一路上,为了让他听话,我竟然拿警犬不停在警告他,不听话警犬过来咬你,回家养条狗,不听话狗狗把你拉回来。想想自己当时状态真是囧,心里是痛,脑袋是不明白。今天刘影老师给我解释了,孩子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就像《第56号教室》说的,56号教室没有害怕。最糟糕的教育就是通过害怕,吓唬孩子。好的习惯,好的行为,我们给予点赞,坏的习惯,家长要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不要一味打压,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妈妈很伤心,让他自己想想,给他自己想的时间,如果想明白了,下次改正了,我们给予点赞。 如果故意想不明白,问问他是不是有其他需求。其他需求就是求你陪他多玩玩,故意搞怪就是引起你注意。郑渊洁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方法。我正在寻找方法,不怕问题来,一个一个慢慢解决。
孩子遇到自己喜欢东西,拿起来就走。他喜欢幼儿园玩具五彩链,两个口袋放的满满的,竟然是趁老师不注意拿回家。还有一次在水果摊买了香瓜,桔子,他很爱吃荔枝,我推车走的时候,孩子顺手抓了两个荔枝跑。我叫住他,放回去。告诉他,水果花钱买回家,今天和老师聊到这,我突然想起来,孩子小时候常去伯伯家,临走的时候,总爱拿玩具走,有几次奶奶说,拿回去玩吧,等下次拿回来,有时候伯伯也说,先玩吧。一次两次孩子拿习惯了,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觉得玩具也可以带回家,每次都拿。当时发现这个问题,没在意。解决方法是带着玩具出去玩,去伯伯家看到喜欢的和哥哥换着玩。没有正面告诉他,玩具是哥哥的,你不能拿回家。觉得一两岁的孩子小,不会懂得。在外面遇到小朋友大家换着玩,但是要归还。唯一他在问别人时候,“可以玩一会吗?”不等别人回答,拿起来就玩,整的其他小朋友就哭了,觉得你干嘛抢我的,觉得你不友好,不要一起玩,老人看了,孩子又惹祸了,拉开吧,分着玩,小社交又结束了。
我们可能给孩子肯定和否定信号还是不够明确,他不知道对错,我们只给了一个模糊的解决办法。孩子按照套路出牌,以为说完“可以玩一会吗?”,小朋友就明白了。其实人家也在想什么意思呢? 有个笑话,幼儿园孩子打架了,被打的说“对不起”,出手的说“没关系”。孩子有时候不太明白意思,要多次反复场景刺激才明白。幼儿园“拿玩具”回家这件事后,我和爸爸明确喜欢玩具要问问老师,争得老师同意可以拿,玩完要归还老师。别人玩具,要征求小朋友意见。估计三岁半的他应该明白,但是还要反复告诉他,豆豆刚去第一个幼儿园,有一周左右时间,梦里惊醒,就哭,这是我的玩具,我的车。后来得知,他觉得幼儿园玩具都是他的,第一个小朋友要什么,他就跑去争抢玩具,拿不回来就哭。最后潜意识已经固化,抢玩具。幼儿园老师多次引导,玩具是大家的,谁第一个拿到就谁先玩,其他小朋友排排队。多次提醒后,估计豆豆明白意思了。
其实短短三年,孩子的行为,已经看出自己教育的弊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对将来发展作用很大,我们是否应该怀揣放大镜,看待孩子,为了他,学前班,小学,中学,长远未来着想。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丢给学校,老师你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需要老师家长共同沟通,感谢遇到第二个刘老师,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行为的放纵。原来爸爸说姥爷说我,我没在意,我觉得自己的自由教育理念,今天和刘老师聊天,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明明自己懒惰说成追求自由理念。我总是说忙,今晚不要读书了,我总说忙,自己玩玩具吧,我总说忙,玩具以后一定要收拾。发现问题,心情一顿急燥给孩子一顿骂,说完立刻自己反省,我怎么这样扭曲。自己身体累了,心里一顿扭曲,给孩子撒什么气,情绪控制不了,何来心性,婆婆曾经说,磨磨性子就没了,我就得心性还是自己练就的,不是婚姻生活中伤害彼此,磨出来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绪起伏。其实婚姻生活中,一人情绪失控着火,另外一人情绪控制得体,往往不会吵起架来。
每天孩子爸爸对着手机傻笑的时候,我也会很急躁,每次孩子出现问题,他也总会推卸责任,我没有教育好。开始时候一顿分辨,但是婚姻生活哪里有扯得清楚的分界线。我没教育好,我会改进,行动往往比言语力量更大,其实很多道理书里面已经说,自己通过生活体验感触加深。如果身边人的故事,我们分享了,如同自己所见。今天我填了很多坑,写出来记录一下今天,教育路上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坚持总会有结果。
有了孩子,我们消失了骑行自由,妈妈偷懒去游泳,爸爸偷懒玩游戏。我们消失了爬山的轻松,有了孩子,担子重了,脾气坏了,吵架多了,沟通少了,家里火药味多了,只有不断调整,出口总是有的,解决办法也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