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三岁了,上幼儿园了,除了依恋妈妈,每天都把白姨挂在嘴边,妈妈听了有欣慰感动,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妈妈小时候没和爷爷奶奶亲昵相处过,姥姥膝下又孙辈成群,妈妈只是丑小鸭的角色,不争不抢,默默无声,以致后来不知道怎么跟祖辈相处,找不到话题,所以特别希望你和哥哥能够从小享受祖辈的疼爱,但好多事情,其实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的,希望你长大的某一天,不要埋怨妈妈曾经做出的决定。
我一直都想尽自己的努力给你和哥哥最好的,虽然在你们看来可能是更苦的,哪怕自己一时受累。人只有自己有了孩子,才知道《三字经》是给父母亲阅读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妈妈之所以选择核心家庭模式,也是希望更好的对你们施加统一的家庭教育标准,在你们自己还没法明辨是非的时候不要被双重标准混淆了头脑,不要把坏习惯当成习惯的本来面目。
妈妈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何姥姥不肯放下过去,对婆媳、姑嫂关系耿耿于怀,又不肯彻底发泄出来,以至于自己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影响,而对我说那些家长里短,我又根本没有机会去扳回什么。当自己结婚生子后,妈妈曾对爸爸说“只要老人对孩子好,我对其他的事情都可不追究”,但到最后会发现所有的隐忍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退让换来的只是得寸进尺,两个家庭的融合真的是太困难了。你的负重前行、隐忍退让换不来别人的正眼相看,反而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应当应份,生死都与其无关。既然生死看淡,那不服就干了。妈妈能够隐忍负重,就能摔碎一切,而且一旦出手就没回头路。
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你刚好三岁,而哥哥刚好七岁。看着你这么鬼灵精怪又乖巧的样子,爸爸曾感慨,将来不知道被哪个混账小子拐跑了,而妈妈希望通过这每年一记,让你了解更多人性的东西,之前没人告诉妈妈的话。虽然有些话说得早了些,但我说的这些话本就不是现在的你看的,而是你成长过程中看的,在一切还没发生前看这些话,对你是警戒,而我没对你身边的朋友带其他偏见。
常有人感慨人到中年,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因为等你真的挑大梁了,就学会闭嘴了,即便别人提起,也因为觉得说来话长,懒得说起直接天凉好个秋了。人只有自己还不成熟时,才会整天吵吵着让别人注意自己,在乎别人的话语或评价,而真的等你成熟扛压的时候会发现,任何人根本没法替换你,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熬过去。既然别人无法替代,你又何必太在意呢,爱自己,让爱你的人放心,保有爱别人的能力,就做得很好了。人活好自己就好,你的爱好、相貌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更不要说朋友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过客,只是有的人陪你走的路多一些,有的人擦肩而过,妈妈看你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现在已经幼儿园了,而你眼中的妈妈则在慢慢的变老直到变成一抔黄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微知著,引用到人际关系上就是通过日常细节看人品。不要小看人在每个生活细节上的处理方式,其实都反映着这个人的人品,需要你静下心来思考。
每个人在走进婚姻前,其实都不知道怎样跟对方相处维护自己的爱情和小家,能够唯一提供参照的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一个从不完整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尤其是被妈妈带大的男生,在这方面是有缺失的,他没见过父母琴瑟和谐的样板,他的父亲是缺位的,他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他看到的是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这种儿时的亏欠就是个无底洞,需要后面不断的用爱去填,不要以为你的爱很多,不要以为你是超人可以拯救世界,你只是个普通人,你的爱在孩子出生后就频频告急了,根本顾及不了前世的纠葛,而他的母亲因为丈夫缺位会让儿子补足,跟你抢老公,抢爱;因为自己带孩子而在你面前劳苦功高,把她丈夫导致的亏欠算在你的头上,而这个矛盾会在第三代出生后集中爆发。
同理,如果他的父母一辈子磕磕绊绊不和谐,这种组合多半是一个事业上没飞高飞远(窝囊)的父亲与一个生活上强势(辛苦)的母亲,他在婚姻家庭关系处理上也会失衡,他觉得他的母亲不容易,却无力说服父亲,从而整天告诉你他妈妈不容易,却没从他父亲那里学到如何关爱庇护妻子,更不会看到孩子出生后你也升级为母亲,同样不容易,他看惯了强势的母亲里里外外忙,所以你多苦多累都不知道心疼你,你的婆婆也因为自己是这样过来的而习以为常,动不动就说你娇气,导致你在家庭中里里外外都要忙,他的家庭也不一定认同你。这些家庭出来的男生,你的付出与所得不会成正比,太多女生遍体鳞伤的离开,切忌远离。
有时通过简单的相处,其实就知道对方与你是否是一路人,话不投机还是能够直觉到的。有些人,分开了很久也会见面聊得很开心,有些人剩下的就只有陌生感了。人品不好的人,要远离。同样的道理,你的所作所为,别人都看在眼里,你也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珍惜自己的羽毛,做一个有品有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