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四十来岁时,有个一年半载,真个吃香的喝辣的,红火得很。
他是个村书记,年富力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而这好时光正让他赶上了。
那时,市里正要树立典型,作实验区,周良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就将这个指标弄了来,准备栽桑养蚕。
我们那儿属丘陵地带,但村前两河交叉的河滩上也冲积成上千亩的小小平原。这儿土地肥沃,便于灌溉,一直属于一类型土地。村民们秋种小麦,夏种花生或棉花,不管种什么,只要丢下了种子,就会开花结果,有个好收成。
周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在村里大肆宣传栽桑养蚕的好处,如何好管理,蚕茧如何好销售,如何可以卖出高价钱。还说这是市里的战略发展重点,会有肥料补贴,种得好养得多还会树立劳动模范,给予奖励。
于是一夜之间,村里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全部栽起了桑树。也有一两家钉子户,执意不肯换品种,可是第二天醒来,播下小麦的畈地,像被野猪拱了一样,翻得乱七八糟。最后,在周良亲自上门关怀下,看清了形势,瞄准了目标,决定抓住致富的机遇,往幸福的大道上跑。
家家户户挎起竹篮采桑叶了,蚕儿上架了,结茧了,周良志得意满,感觉总算能放开手脚,一展抱负了。
周良陪着市领导在翠绿的桑树间转悠,点头哈腰,描绘着人们如何响应号召,积极生产,如何信心百倍,前途一片光明。在层层叠叠的茧床前与领导一起细心询问农户的困难,鼓舞人们要大力支持改革,展望美好的前景,要懂得感恩,感谢政府的关怀。
周良矫健的身影出现在报纸上,眺望远方,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在市里到处作报告,口若悬河,传授经验,他成为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他的事迹到处传扬。
人人都知道周书记,他成了大红人,他经常背着手走在畈地里,走到哪家地头,哪家受宠若惊,感觉到了浓厚的温暖。
当他百忙之中走在村庄里时,人们争着打招呼,殷勤地递香烟。他总是在饭点时候走访民情,每到这时,人们就会赶紧去买点肉打点酒。当别人问起是不是来了客人时,主人一脸傲色,可不,是大贵人呀,周书记上我家吃饭啦。
饭菜下到桌子上时,他老婆也会适时地来找他。主人如同双喜临门,慌忙添双碗筷,让她在这儿将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