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教育的emond撰文称,排名1%的学生靠的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其中,思维习惯的养成更多的依靠大量阅读。
但是,读书本身不会形成强有力的思维习惯。
高钢教授曾撰文:美国小学给他10岁儿子布置的作业都是“霸气专业范儿”的论文:《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阅读,并进行深度思维加工,才能锻炼出强有力的思维习惯。
阅读,是训练思维的必需,但阅读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阅读。
1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说,不经品味的读书,好似未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我说:书,读而不用是空。
阅读,
要用情、用脑、应用。
用情调动感性,
用脑发掘理性,
应用让我们习惯
用阅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
发展心理学显示:
在小学,也就是儿童中期,
孩子们开始使用逻辑,开始正确推理,开始去“自我中心化”、从多方面考虑一个情境;
开始从直观动作思维(必须有实物),
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依赖脑中的具体形象)
并为抽象逻辑思维(用抽象语言思维)做准备。
这是一个“开始”的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
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新的方向上引领与培育。
基于以上,并结合伴读经验,
我以引导孩子思考具体的形象为核心,
为正上小学的女儿设计了一系列9张阅读表。
3
系列阅读表
(1)
阅读素描
把握要素与概况
(2)
分析图
培养分析能力、组织能力
分析图就是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导图?
就是思维引导图。
但我更喜欢叫它思维分析图。
因为“分析”是一个过程、一个动作;
“分析”这个词能更好地启示孩子应该怎样具体操作。
我也愿意把它叫关系图,因为分析的目标,就是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而做好所有这些后,也真正做到了思维引导。
刚开始做分析图,需要父母的指导。
(3)
对比表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
有对比,更清晰。
(4)
推测表
做事时,最有价值的环节是:
根据已知大胆推测、假设未知,
并基于假设决定发展方向。
举例?
不举科研的例子,就想想炒楼炒股吧,呵呵。
有力的思维要习惯对未知想象、推测,
这个可以在孩子阅读小说、推测下文情节时练习,
——这个活动形象具体,小学生hold住。
(5)
评论表
学习越到高处,“自己的观点”越重要。
我们从小就不能让大脑只做书本的储藏室,
我们,要明确地评论,
当然,目前只进行简单、具体的评论。
(6)
提问表
提问,是探究的起点,是一切智慧的起点;
没有起点,就没有发展之路。
因此,这是最宝贵的一张阅读表。
(7)
表演分析表
在西方教育中,戏剧占有明显重要地位。
因它能帮表演者深度分析、深度体会。
我们最爱的《贝贝熊》里的
“小学生”熊小妹就演过戏剧。
“熊粉”女儿也模仿过熊小妹演剧,
算是很好的启蒙。
家庭表演,需要父母参与。
——放开头脑、放开手脚,演一次自由的自己!
(8)
活动表
阅读,
肯定不只读文学类,
还有数学、科学类。
这些,更要动手做,
不妨记录“做”的要点。
(9)
改编表
改编很有成就感,
因为,它需要创造力;
改编,也很有吸引力,
因为一般都会改得更新奇。
4
参考书目
早就关注“品质阅读”,
读了很多相关书。
以下两本是“最实用”的重点参考书,
都快读烂了......
5
阅读表用法
(1)
不要贪多
一周两次,一次一页就可以。
(2)
由易而难
刚开始时,不必长篇大论,写几个关键词当答案就特别好。
(3)
操作要有弹性
孩子不想以文字记录,而想口述、或拍视频记录,可以!
孩子不想先完成基础的“阅读素描”,只想“提问”或“改编”,可以!
只要孩子投入,形式不是问题。
操作一定要有弹性,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由、自主。
(4)
父母启蒙
我和孩子爸经常热烈讨论书和各种资讯,
并很享受其中的“趣味”和“成就感”,
这就是的启蒙,日常示范性启蒙。
除了日常示范,我们还可以伴读。
不一定每次阅读都伴读,但不能完全不伴读。
伴读时,不能懒洋洋、没想法,
要焕发好奇、热情,表述也要形象、具体。
还想告诉你一个完美伴读的小秘密,
和孩子共读讨论时,不能一本正经,要偶尔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其实充满想象力,且很搞笑,
它绝对是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陪孩子展开想象的利器!
收下这利器吧,不谢。
父母的状态,是最好的引导,
让我们先做好自己:)
好了,9张阅读表及用法分享完毕;
下面,行动吧!
行动前,欢迎点赞、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