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坐在电动车后面的小胡突然喊了我一声,早晨的车流中的我正焦躁着。
当年的小胡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又是一个红灯,小胡上学又快要迟到了,小胡拽了拽我的衣角,从我身侧扬起小脸:“妈妈,你说红领巾真的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吗?”
我突然想起这是小胡加入少年先锋队员的入队仪式的日子,我觉得有点好笑,为这样的童真,笑着反问他:“谁跟你这样说的?”
他说:“我在想我今天要戴红领巾啦,昨天老师说我们的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真的是吗?”
我心里暗暗道:这小家伙对老师说的还会认真思考了,一定要鼓励他,我回答:“也可以这么说,这是象征意义,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 。今天你要戴上红领巾了,你将是一名小小少先队员啦。”
今年,小胡已经是十九岁的少年,从他脸上已经看不到小孩的稚气,凝望他的脸,已经无法琢磨他的心事。一进大学,他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已经经历了300多个日夜寒暑的刻苦训练。
十月一日校园清晨,夜幕还在薄雾的轻扰中久久没有弥散,在晨曦的微光里,银杏和梧桐树队列似的排列在大道两旁,在等待一个庄严的时刻。南校区大门里的广场旗杆下,人们从四面八方三三两两汇集而来,天空中飘起一点细雨,有老师,也有学生,像我和他爸这样的家长不多,我们专程从昆明到陕西,就为了观礼在建国七十周年学校里的升旗仪式。
天色微朦,雨丝打在脸上有点凉,我紧了紧身上的披肩,站在花坛边看着周围人群拢聚过来,他爸正忙着寻找最佳机位准备拍摄,四位身着标准仪仗制服的年轻人分别站在了广场四角,他们身段挺拔,英姿威武,手握钢枪,目视前方。在广场上,人群因为他们的站位而自觉地往后靠,人群越集越多,人们的目光有的聚焦在旗杆,有的聚集在大楼里列队准备出发的国旗护卫队员。
穿过高高的台阶,看得见身着制服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已经在大楼门厅里列队等候,今天是祖国七十华诞,我们激动的心伴着他们等候心情一起跳动。
七时整,一声号令:“全体立正!起步走!”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出来,只听见“咔”、“咔”、“咔”、“咔”、“咔”的脚步声,铿锵的脚步声响彻广场,上千人屏住呼吸,一列队伍自台阶上走来,他们宛如一块钢板,白手套随着走动的节律整齐地摆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第一排中间队员的肩头,在军绿色的制服映衬下,像是一团红色的火焰,蓄势待发。
他们在旗杆下列队立正,摄影记者们开始穿梭跑动,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几秒钟的寂静,全场肃立。瞬间,国歌嘹亮奏响,擎旗、撒旗、敬礼!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护卫队员们凝视着国旗,目光坚毅。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此时,全场注目看着五星红旗,此刻,国歌一定在华夏大地一次次奏响,全国各地人民一定在仰望着这面红旗迎风烈烈。
祖国七十周年诞辰,举国欢腾!
红旗下,这群少年已经长成,他们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红旗下,这群少年还不明白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多少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旗台之下,所有人涌到留言墙下合影签名,人群一时有些杂乱。
我远远地看着这些年轻的身影,代表着活力与激扬的青春。
一面小红旗掉落在地面上,小胡赶紧跑了过去,轻轻拾起来,珍重地举在胸前。
以下跑题,可以另起一篇文章来写:
第二天,作为国庆庆祝活动的延续,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延安红色之旅。
延安宝塔山,在我的记忆中,是儿时和伙伴们在沙堆上磊起一座沙堆,用一块尖石子竖立在山尖,那就是我们的宝塔山,山建成以后,嘴里定要喊“背得郞嘟嘟,背得郞嘟嘟!”一面喊着“冲啊”,我们扮演着八路军战士从沙堆上冲锋而下。
西安到延安,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出行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宝塔山,在距离宝塔山还有两公里的地方,已经是傍晚时分,高德地图导航提示,前方严重拥堵,我们只好弃车步行。
延安的地貌多为山沟路窄,沟壑纵横,车流在狭窄路面上交织,周边商铺林立,霓虹灯闪烁在高楼间,延河水岸边上一派繁华景象。
灰蓝色天幕下,宝塔亮起金色的灯光,山体上被红色的灯光环绕,我们一直就在延河桥上徜徉,以宝塔山为背景拍照。
小胡这时候对我们的行为很不理解,走那么远的路,就为了拍几张照片,就为了在延河边走走看看宝塔山,在他看来,这不就是一座小城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