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轻松惬意地阅读,写读书笔记看起来又蠢又麻烦。
好比去攀爬山峰,现在很多景区都设有缆车,做上去十分钟就快速到达山顶。一步一步沿着石阶向上攀登显得又笨有麻烦。但真正的美景全都在缆车视角无法窥探的山林深处,乱石堆中流过的溪水,树上穿梭的小松鼠,讨要食物的野生猴子,沁人心脾的树林绿草散发的香味.....
写下的读书笔记就像海中寻觅到的一个个宝藏,说不定哪一天在某篇文章中就能用上。
思考就像身处在一团迷雾当中,想要捉住却很快消散一空。以后想要再看进入到这片迷雾当中已无可能。做好笔记就好似把迷雾用塑料袋装起来扎好。把空中的迷雾用一个个的塑料袋打包,收集起来。不管过多长时间,迷雾都不会丢失。需要时随时可以拿出来欣赏。
把好的想法,思考的火花,思维的创意用笔写在纸上,记在电脑里,想用的时候随时都能予取予求。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遇到难题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成为解题的钥匙。
有了笔记,读书不再惧怕遗忘,阅读也变得快乐起来。
写读书笔记可以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持续写笔记有三个窍门:
1.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读书的时候就准备好纸笔,随时做好记笔记的准备。遇到好的内容,就摘抄记录下来。渐渐地写笔记就会形成习惯。
2.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
想想读书笔记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对自己有哪些帮助。意识到了这些好处,写笔记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3.创造自己的记录方式
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用自己的习惯和意愿去写笔记,记录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就会对笔记产生感情,从而长期持续去做这件事情。
小时候家里订阅了《故事会》,每个月1号都会有一本最新的杂志送到大门收发室。上小学的我总是在放学第一时间把故事会拿回来翻阅,最喜欢读的就是前面的笑话,其次是都市短篇故事。
现在回忆起来,看了那么多的故事会,我还记得其中多少个故事呢?
印象深刻的也就两三个。
能完整清晰地讲出其中的几个故事呢?
一个都没有。
长大后,阅读量虽然增加,但大多是泛泛地看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全都记得,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引用其中的内容却发现记忆已经模糊了。
还有一回,在网上看到一本书挺有兴趣的,立马买了回来。过几天发现书架上竟然有一本一模一样的,而且这本书是我曾经看过的,我竟然已全然没有了印象。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满屏的公众号文章推送,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不多,偶尔发现一些好文章收藏起来就没了下文,停留在浅阅读只能获取信息无法获取知识。
这都是无效阅读,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记忆内化,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就是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刻不容缓。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享受阅读的快感,读一个故事时感觉挺过瘾的,但读完之后雁过无痕,什么也没有留下,又何来知识的增长,何来能力的提升呢。
享受阅读乐趣很重要,但从中得到启发,增长能力更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在阅读时用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把记笔记养成习惯,读书就要记笔记,这是积累素材,触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咪蒙在看奇葩说都在记笔记,我们读书为什么不记呢?
开始可能会不太习惯,没关系,在读书时把笔和笔记本放在桌上,发现好的内容,精彩的句子观点和词语可以摘抄下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慢慢就会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了。
在观看影片,电视剧,纪录片的时候发现精彩的内容如果打动了你,就把它记下来,在日后总能派上用场。
在生活中和朋友、同事聊天时听到好的故事,观点和受到启发的观点,把它记录下来。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创造自己的记录方式。在记笔记的时候想怎么写就怎没写,想记录什么就记录什么随心所欲,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感外还会获得素材积累,知识增长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