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惑,少则得,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说道曾国藩,大家都会觉得他是儒家思想的典型卫道士,其实曾国藩从一个自我评价智商中等偏下,每一次考试侥幸过关居然后来做到官至一品的人,成为很多伟人和屌丝都膜拜的偶像。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崇拜了儒家思想,而是他无意当中遵循了道家的思想。
曾国藩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个做减法的历史。他做减法,不是在他的资源和能力上做减法,而是在他的视野和目标上做减法。
他生下来就浑身长癣,这种病一旦发作,有点生不如死的味道,挠出来浑身都在淌血,但关键是有的地方挠不到。每当难受时,他就蹲在盐水缸里泡。曾国藩有了这个病,他就远离了我们普通人很难远离的东西:1.不能喝酒。2 不吃辣3 不近女色。他的管越做越大,但是应酬越来越多,应酬要出去喝酒,就要各种花天酒地,他是没办法去接触的。所以他日程是非常简单的,也是非常固定的,一天也不拉下。他的家书一封也没缺,写完一遍还要抄一遍存档,他真的没那么多时间吗?他的这个减法被迫的,谁让老天给他这个病的。
曾国藩在仕途上混的其实并不顺利,但是他有一个机缘,就是突然急刹车。在古代,官员都要遵守一个传统,如果家里头有长者去世,不管你官当多大,你都必须马上辞职,回老家守丧三年。这种事情很多官员其实是不愿意的,风头正劲的时候,你必须停下来。但是对于曾国藩来说恰恰就是是几次守丧都让他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在仕途上因为他的这种认死理,习惯于评判人的性格,几乎让他寸步难行。正好这个时候她有必须回到家中。他的弟弟妹妹都在家里,刚开始他还改不掉自己的毛病,天天教训他几个弟弟,他的几个弟弟都怕他,找理由都到外头去,最后他抓住他几个弟媳妇天天教训。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这是有问题的,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最后自己就会作茧自缚。
所以在守丧期间,他完成了一次自我改变,又做一次减法。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只看结果,我不评判你过程,我把我当成一个谦卑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老师式的那种合伙人,整天让人干事还要教训别人,所以就抱着一个原则,我要的是把事做完,我不管你,你给我使绊子我忍着,你给我捅刀子,只要不是致命伤害。
多次下来,大家都会对他形成了一个认知,他那人就那样,有毛病,但没什么坏心眼,而且他主要看结果,其他不管,有什么好处,我只要我该得的那一份,多的我不要,你们拿去分。所以到最后,他把自己的视野,自己的欲望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几于道。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你就会形成一个价值链,最终赢家就是你。
这次心智的转变,其实让曾国藩从儒家的态度老觉得自己很重要的那种思维,转变成总要把自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而且世界的事情管的越少越好。你的欲望,你的注意力覆盖的范围越小,你获胜的机会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