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价值

    语文的表情,是阳光的。语文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还是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的工具。

    语文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揣摩、品味、吸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的语言的同时,会受到其中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语文和生命的关联最紧密,它不仅成就滋养了我们的听说读写,还滋润了我们的精神生命,让我们健康、道德和崇高。语文学习,最终指向我们的生命成长,影响着我们的灵魂发育。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甚至认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他说:“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与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有关,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

    也许学生在多年以后追怀时,想不起当时语文课堂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但生命旅程中却必定会镌刻上语文老师的人文情怀和教学魅力。那留在记忆深处的语文,最终化作了精神的血液和生命的基石。

    虽然我们多次强调不能将语文课夸大拔高为政治课、思想课,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能让我们变得高贵、善良和丰富。阅读,要从文字理解走向精神贮存。

      真正的语文学习最后都会有灵魂的参与,语文之旅必定会带上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在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里,在喧嚣浮躁、云谲波诡的时代氛围中,我们更需要用语文把生命引向阳光。

    学语文,为的是“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为的是让生命变得“灿烂和自信”!语文的眼光,则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

    学写作,“作文成绩提高多少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这“表达的乐趣”是什么?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而用此语言说话写作的人则是这个家的守护者。”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

  可见,教语文,必须基于语言进行教学,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必须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我们常说的“揣摩”“感悟”“涵泳”“体味”,其实都是在强调对作品的感受和感动,强调真正走进作品。

    让孩子拥有“表达的乐趣”是在提醒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而这“乐趣”,就应该包含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和智慧里了。

      正如曹勇军老师说:“我们不仅教语文,而且寄居在语文之中,以个人的方式体现语文,让自己成为这门学科。”寄居在这样的语文课里,师生彼此都有了阳光,有了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