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这天真好!难得的蓝天白云。忽然就想到前些日子看到一首,嗯,诗。
《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
很白很白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最初以为这只是网友的恶搞,一笑置之。后来,网友子曰少怀告诉我说:“原作乌青,这都变成一种体裁了……”
我当时没听明白,少怀继续解释说:“这首诗是乌青的代表作,这种诗歌的体裁叫乌青体。跟它相近的还有梨花体,前几年的网络现象。”
震惊!
这不是开玩笑?
我简直不敢相信。
于是,我搜索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了解。唉呀!居然是真得。
乌青,男,原名郑功宇,1978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网络先锋诗人。其诗集《天上的白云真白啊》于2013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于他的作品风格着实独特,被称之为“乌青体”,亦被网友称为“废话体”。
2012年3月,科普作家杨轶发表了一则微博:“这是诗?这真的是诗吗?奇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并贴出了五首乌青的旧作,其中就有这首《对白云的赞美》。
据说,“乌青体”在网络上还挺走红。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乌青的诗歌不讲究任何韵律,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写什么,甚至公布一组银行账号就成了一首诗。
不少网友对乌青的“废话体”诗歌感到好笑,网友“草籽仔”说:“如今说说废话都能成为诗人了,李白、杜甫一定会泪流满面。”
还有网友戏仿起乌青的诗歌,称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先锋诗人。比如这首《对乌青的赞美》。
你写的烂诗真烂啊
真的,
很烂很烂非常烂
特别烂特烂
极其烂
贼烂
简直烂死了
啊
2014年11月,因为网友的关注,“乌青体”再次走红网络。我在网上搜索到一篇文章《乌青体大全,真想把他打到乌青》中宣称:读过的人表示很想把作者乌青打到乌青。文中列举了乌青的11首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
至于赵丽华和“梨花体”,我倒有所耳闻,这个属于老黄历。
赵丽华,女,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曾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
赵丽华的诗歌作品,以及模仿赵丽华诗歌风格的作品,被称为“梨花体”。
“梨花体”就是“丽华体”的谐音。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又被有些网友戏称为“口水诗”。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反对者、拥戴者和模仿者。
来几首争议比较大的诗,大家感受一下。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这只是其中争议较大的几首诗,她的作品不全是这样,有些作品还是可以的。
2006年9月,一个叫“梨花教”的ID,在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论坛,发出一个题为“在教主赵丽华的英明领导下,‘梨花教’隆重成立”的主题帖,之后,在8天之内,连续发布了28个与赵丽华有关的主题帖,各种回复不计其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各种谩骂、仿写和恶搞层出不穷。9月26日,作家韩寒连发三篇博客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现代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车”,“诗人本身就有点神经质,再玩下去就要变成神经病了”。由此而形成了“赵丽华诗歌事件”,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2012年6月,赵丽华辞去了和诗歌有关的工作,不再参与任何诗歌界的活动,改行画画……
看完了“乌青体”和“梨花体”的介绍,是不是感慨万千?是不是发现,自己当个先锋诗人富富有余?
我觉得“乌青体”和“梨花体”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给人以信心,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哈哈……。这样的都称之为诗,你为什么就不敢写一写自己的感动?
如果说,强健体魄和飞机大炮展示的是物质的力量,那么,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展示的就是精神的力量。
我判断文字优劣的主要标准是:是否有温度,是否有力量。
好的文字应该有温度、有力量,能够温暖心灵、引人向善、催人奋进。
不论是“废话体”,还是“口水诗”,显然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都不是我的菜。
可是,原来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舆论的导向,并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说,别人听不到你发出的声音。
现在好了,随着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当一个发言人,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微信公众号,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感动、自己的智慧转化成文字,在这个时代留下你独有的痕迹。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传奇。
你还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