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初次到成都出差,是一个市区西北偏西的区域,看到公交站牌上除了首末班车时间外,还特意标注了有四个时间段因交通管制车辆不能到达。这四个时间段对应的是附近某大厂职工上下班时间。如今,多次往返于此,在这些时间段,看自行车电动车骑行中间,汽车排队安静靠边,从最初的惊讶转为习以为常,但近来总有一个疑惑,这种出行真的好吗?
该厂规模巨大,职工两万余人,上下班时间,路上车流涌动,浩浩汤汤。当我随着车流,骑着膜拜单车行走于马路中央时,忽然想到:走的地方是机动车的车道,如果我也打车上班又该怎么办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个职工,他答:无解,只能在离这个区域远远的地方下车走过来。也就是,当享受骑行在马路中央的权利时,却失去了打车的便利。时间稍长,不知不觉间,已经忘记了还存在打车的选择。客观上没得选或许还不算太糟,更可怕的是自我设限,主动屏蔽了选项。
长久以来,或许是性格,或许是工作,对外部的世界总有一种疏离感,“热闹是他们的”。前一段时间,007写作群里经常有分享活动,一些战友主动链接我,我没有回应。原因是最初通过了一个,朋友圈里被塞满了推广,然后索性就不再接受链接了。关于写作群的志愿者招募,梁后亮战友提出了看法,之所以一些人不愿意当志愿者,原因在于满足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走出来。这说得就是我啊,难道做错了吗?上个月底,与洛阳的两位战友游玩论道,聊了很多,大长见识,幡然醒悟。在刻意忽略的选项里,我也许已经错过了好多。一个周末,我主动链接了以往熟知的几个洛阳摄影大咖,争取到了在朋友圈观摩学习的机会。这个月,虽然出差有所不便,在后亮战友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报名为大家服务。今天,又读笑来老师2017.6.29专栏内容:
这个时代确实堪比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我们处在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流通越来越快的一个时代。如果你在大航海时代,一定要试着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比如自己成为船长,或者作为船员一起出海。
一个孤岛,注定无法领略这个时代的美好。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事务需明早进厂处理。除了摩拜,我可以提早出门公交、打车,也可以步行、蹦蹦车,甚至直接住在厂门口的宾馆——应对交通管制,我有多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