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焦鸿,是前年的九月。而我真正认识焦鸿,却是在半年前的九月。刚入学的焦鸿,是一个壮壮的,但又很腼腆的男孩。
初一的时候,放学之后,会让孩子们自由锻炼。那个时候,总会看到一个非常努力的男孩,一直在缓慢地跑圈。他很慢,却一直不肯放弃,更不会偷懒。因为那时候,你跑五圈还是十圈,老师是无从得知的。当他终于跑完,操场上几乎也都没有什么人了。他会背起书包,给我一个淡淡的微笑“老师,我跑完了”焦鸿小声的和我打个招呼,一个人安静地离开。
他家住在我家附近,我总是骑车,他经常坐公交,所以遇到的机会也很少。后来我才了解,原来他的姐姐在读初三,所以常常都是他独自回家。小小的男子汉,到是也令人放心。
直到去年的九月的一天,那时候刚开学,天气非常好。放学以后,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统一的跑操。跑完操以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拉伸,深蹲,俯卧撑,最后再来一组快速跑(一般是一圈250米左右)
当我们第一次进行最后一圈快速跑的时候,焦鸿居然跑了一个第二组第一名。他还是那样笑眯眯地和我说“老师,你看我跑的怎么样?”
马上,就有其他同学抢着说“老师,焦鸿暑假练了一个暑假呢。”后来,我遇到他的校外教练。教练和我说“高老师,焦鸿是所有学员中训练最刻苦的。他每次练完,周围九平方全是(汗)水”
“暑假,我瘦了20斤呢”焦鸿高兴的和我说着。看着这孩子的笑脸,我由衷的为他高兴。
孩子们训练完,天都黑了,大家都会背着书包自行离校。
我却发现,焦鸿走的方向,居然不是校门,他正在往教室走。我们的教室在五楼,等我气喘吁吁的爬上五楼,焦鸿已经坐在班里。我去摸了一下焦鸿的运动服。不出所料的是,全身湿透。焦鸿抬起头,小声地说“老师,我妈妈让我在教室自习一会,可以吗”“当然可以啦,但是你这衣服汗透了。你带了衣服来换吗?”我不假思索道。焦鸿淡淡一笑“老师,我没带,不要紧,我不用换的”恰好上次班级活动的时候,有件运动服放在我办公室,我还一直没拆过。正好拿给他,又给了他毛巾,去擦擦再换上。
他的妈妈正好也来了,和我说:高老师,这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低。你看能不能允许他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呢?每天放学我来看着他,大概九点多离校,你看可以吗?”我听了先是考虑了一下安全问题,进而问道“这是他自己的要求,还是您的要求呢?”他妈妈说到“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姐姐今年考上一中了,我也能把精力都放在这孩子身上。从暑假开始,我就一直在监督他的学习了”...
不久以后,在焦鸿的带动下,班级里有了三位同学在放学后自习,当然也多了三位妈妈坐在孩子的背后,默默地努力和陪伴。
八年级第一次统考的,焦鸿的各科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但是,世事并非总是尽如人意的。八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班级95%的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而焦鸿,恰恰在那5%之内。我不由地担心他会不会有什么思想上的困惑。
果然,在随后的聊天中,焦鸿就问我:“高老师,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没有进步呢?”他的脸上写满了不甘,不解,苦恼。
恰好班级里有个孩子,七年级四次考试都是700多名,这次终于考进了前300。我正好拿这个例子讲个他听。“进步,来源于努力。而进步,通常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吗?”(其实现在回想,我当时只是暂时解决了孩子思想上的问题,并没有去解决他学法上的问题。当然,学习的方法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探索和感悟。)
随后的两个月,天气渐冷,阴雨连绵。为了防止孩子们冻脚,妈妈们甚至搬来了一个取暖器放在孩子们的周围。坚持,继续,努力。
期末考试比往年提前了三周,课程特别紧张,多位孩子感冒,出水痘,连我都未能幸免。为了班级消毒,只能让他们仨回家自习。
这期间,我和孩子们聊的甚少,甚至有时候连班会都没有办法开。只能偶尔在班级群里写一些长篇大论,以期能有少许的效果。
期末考试还没开始,家里老人就病倒了,没办法,做儿女的,只能请假。只能指望这些孩子能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了。
考完,成绩分析。全班和期中考试几乎持平。我给几个没考好的孩子打了电话,一直没联系上焦鸿。这孩子和期中考试只差一名。
如果我是焦鸿,那我会特别难过和害怕,甚至产生一些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如果我是焦鸿的父母,我想我会特别沮丧和焦急,一个学期,从暑假至今,整整六个月的努力,依然还是如此。
晚上,终于联系上这孩子。和这孩子聊聊,其实也是我内心压力的缓解。虽然我还在外地,但是我想他的寒假一定会继续努力而上进的。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努力和坚持,再到大学,到更高学历,一个人对于学习的终生追求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
回想自己小学一年级,上课听不懂,上课就瞌睡。甚至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作业我都记不好,只好让我那从未上过学的母亲来帮我对着黑板记作业。别人考试95,我考59,居然我还认为我和别人一样。
困顿,瓶颈,迷茫,无知。幸好父母没有放弃我,带着我苦苦哀求学校让我再念一年。幸好我的启蒙恩师徐佩华老师没有歧视我,依然很喜欢我,赏识我。才会有了如今同样身为教师的我。
如果当年,任何一个人放弃,那我今天应该接过父母的班,在菜市场卖菜。
正如焦鸿,或者班里任何一个孩子,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正视学习的困难,才会成长为积极向上,勇敢前行的人,才会敢于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希望,会永远照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