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称帝后最大的敌人是辽,当时辽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一片混乱,有人建议乘机拿下。太祖深思熟虑后最终听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针,一方面想要先易后难,稳扎稳打;一方面想用南方的富庶为稳固江山以至将来攻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当时来看,谁能说这个方针是错误的呢?
于是经历了多年经营统一了南方之后,太祖终于把目光移到辽了。但此时的辽却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太祖刀锋转指向南方给了辽喘息的机会。箫太后上台后,重用汉臣,推进封建化改革,不仅扭转了动荡局面,而且使辽在物质文化制度上有了卓越的进步。她本人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与其子辽圣宗和宰相韩德让形成了铁三角,打击了宋太宗的雍熙北伐,为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埋下伏笔。她不仅是辽朝,甚至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政治家。
历史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伟大英明如太祖这样的人,都受制于所处的立场、环境,判断和眼光都有局限性。一个关于先打辽还是后打辽的决定,使得宋代永远失去攻辽的机会,长期被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侵扰,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也就更不能苛求自己。你不能在做了一个慎重稳妥的决定后,却因为环境的突变而责怪自己当初没有以小博大,剑走偏锋。张口就说要是怎样怎样。。
我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懊恼,接受现实,开始想想接下来的路?这看似很难,却不得不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