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性的动机
学生时代充斥着快乐,但无可避免的也充斥着烦恼,比如作业。
有的学生选择不做,有的学生选择好好完成。不做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时间或者不想做,做了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要求的。
选择做与不做的学生表面上的理由是他们所说的或所认为的,从客观的实质层面来看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做了的学生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没做的学生也满足了自己想去干别的事情的意愿。
因此,隐藏性的动机就是利己。
动机中的另一种框架
每个动机中都蕴含着行动者的见解与情感,就如同前文所述的两种学生一样。这里从更浅层的角度阐述另一个有关于行动动机的框架,行动步骤简易程度。在两个对于同一件事拥有同样的认知维度的人中,事情的利益会因行动步骤的简易程度有所区别。
有许多人要求自己保持桌面的整洁,为的是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实质的一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最直观的莫属于以效率来衡量,本可以以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事情,若是因桌面乱而找不到要用的工具耽误时间的话,效率自然就降低了,这也意味着你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再以练习瑜伽这件事情来说,在瑜伽垫面前直接放一个平板电脑,免去要做瑜伽前找平板电脑的准备,不仅能减少时间更能削弱积极性的衰减。这也有利于坚持,从而帮助习惯的养成。
因此,从行动步骤入手,也可为一种框架打造的方法。相对于认知提高来说,更简单也更直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