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是男人的幻想,也是女人的幻想。
她的大眼睛,受伤小兽一样的气质,很能唤起同类的怜爱。
很多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在她身上投射一个受伤的自己,觉得她的无助,她的被损害,都是另一个自己在受苦。
所以她很适合做明星。
在男权世界里畅行,在女性世界里同样是香饽饽,尤其是近些年,大家不仅怜爱她,甚至想保护她。
走过大劫以后,她仍然看似柔弱,但走的路越来越好。
而她的表演,好像也在精进。
最近她参加《演员请就位》,作为知名女星,戏龄10多年,依然与新人一起PK,这非常需要勇气。
毕竟,新演员有输的权利。老演员没有。
新演员也输得起——反正有的是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老演员不行——被大家用放大镜盯着看。演得好倒罢了,演得烂,多年努力全被否定,一切归零,失败成本过大。
所以他们站上台时,就有一种“落魄子弟江湖老”、“背水一战”的孤注一掷感。
明道就是这样——
他从一线男主的位置上掉下来,如今与新人同台对擂,话放得狠,姿态也悲壮。可惜演得不算好,整个人在后台崩溃大哭。
他说自己这几年很糟糕。
他说还有人告诉他,“你再也演不了男主角了”。
但又有谁听呢!
节目一结束,他的困境仍然会继续。
人们只听得到成功者的笑声,听不到失意者的啜泣。
倘若他还年轻,倒有机会重头再来。
可惜年龄对于演员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老了就是老了,乖乖去演别人的妈或爸,或者退居二线,退居幕后,退出娱乐圈......没得商量,哭都没地方哭。
之前郑爽也是这样。
——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她手足无措地,在台上毫无秩序、毫无逻辑地窜上窜下,瞪眼,咬嘴,落得全网嘲弄。
那场表演之后,不仅没成事儿,反而成了小丑。
之后的两年,郑爽的资源很不好。
戏约,越来越少。
广告,几乎没有。
后来竟想到去做网红来维生。
人至中年,命运越来越不留情面。
尤其是靠脸吃饭的演员,年龄一过,娇都没得撒,退路也没得选,只有硬着头皮上。是骡子是马,都得明明白白遛一遛,号召所有人都来评一评。
之于宣传,很有噱头。
之于演员,很残酷。
所以这样的比拼,之于老演员,不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公开审判,不成功,则成仁。
阿娇竟扛过了这样一关。
她饰演阮玲玉,一个被舆论压垮的女明星,与她有着不谋而合的悲怆。
阮玲玉死时,留下遗书,说:人言可畏。
而阿娇,11年里都在抑郁状态中挣扎:我不快乐。
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经由表演,成为同一个人。
所以,阿娇在表演时,是有真感情的。
而这种感情,又极为克制。
当她穿上旗袍,梳上爱司头,走在30年代的上海光影里,阮玲玉的眼泪,经由阿娇的眼泪,缓缓流了下来。
一切都对了味儿。
她是那么曼妙,又是那么可怜,还有着欲语还休的无助。
这个角色,活过来了。
记得李安说过,演员本身的灵气,与电影里的灵气,常常是两回事。
“演员自己有灵气不如电影里有灵气,得拍出来才算数。她要吃得下那个妆、那个光,吃得下大伙加在她身上的那个戏,那个‘艺术份儿’。”
阿娇吃下了那个“艺术份儿”。
她台词不多。
但就在那个长镜头里,她的身体,都在表演状态之中。
她的眼瞳每一次流转,都是一种情绪。
其中有一个20-30秒左右的大特写,阿娇非常动人、非常隐忍地,只用眼神,就表达透了阮玲玉的求生而不能,求爱而不得,求全而无望。
欲语还休。满屏苍凉。
你会想到一个词:宿命。
宿命般的绽放。宿命般的死。
然后不由自主地,扑簌簌落泪。
赵薇说:“表演......有一个词不大容易做到,就是哀莫大过于心死,欲哭无泪......她让我内心不断地流泪,但她是克制的。”
是的,表演“放”容易,表演“收”很难。
能“收”的人,才是高级的。
能“收”的演员,才是真正懂戏的。
阿娇今日的掌声,全是苦难换来的。
要知道——
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懂得“收”。因为她的生命还没有“放”过。
历尽沧桑的人,才会懂得世事无常,千难万苦,九死一生,回过头来,很多时候什么也说不出,只会化作一声幽幽的长叹。
然后作为演员,她才懂得“收”。
懂得“克制”。
当年张曼玉饰演《花样年华》时,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大表情、大动作。却于不动声色间,演透了两个人半生的挣扎。
因为含蓄,电影成为一代经典。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用少一分则缺,多一分则溢的表演,将程蝶衣诠释成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符号。
高级的,都不是洒狗血的。
它一定准确、低温、隐忍。这样才有余韵。
这一场《阮玲玉》的表演里,阿娇也做到了。
我曾和朋友说,“阿娇那个眼神,看了就很想哭......看完以后,整场依然只剩了那一个眼神,依然想哭......”
这就有了美。
——美不是大开大合。大来大去。大哭大闹。大红大绿。大生大死。大悲大痛。
朱光潜说:美是一种冷静后的回味。
热度过后,感情里掺的水晾干了,表演中糅进的味儿散掉了,还有得嚼,有情,有劲儿,更多风光在后头,就很好。
能做到这份上,表演就是上乘。
近些年,阿娇远离热闹,成为人妻,扎扎实实过自己的日子。
她的话题不多。
和从前相比,冷清得像“被遗忘”。但她一直在表演的路上走。重新站上台时,眼神是不慌的,身形是有章法的。
很令人安心。
其实很多老演员的表演,因为经验太足,很容易两极分化。
要么成戏油子,不着调。
要么着色相,有匠气。
都不是妙事儿。前者令人出戏,后者令人生倦。
所以演技要有,魅力也要有,两者缺一不可。要准确,要深刻,也要动人。
阿娇的可贵,就在于她懂得怎么“演得好”,也懂得如何“演得美”,两者兼具,就成大明星。
大明星不是流量加身。
不是经常上热搜。
不是经常搞各种各样的绯闻,发各种各样的通稿。
而是不论你从焦点消失多久,一旦回来,仍然光芒万丈,风情万种,令人挪不开眼睛。这才是有魅力。这就是女神。
真的,演员不容易。
明道说自己再也做不了男主角了。
张云龙说,太多好演员没戏演了。
段博文说,找他拍戏的越来越少了。
之前姚晨也在演讲时哭诉,中年女演员没有戏找。
都在说明,演艺圈也是江湖。
在这个江湖里,一代新人换旧人,速度比谁都快。而且因为那是名利中央,为了得到资源,大家甚至疯了似的抢资源。
倘若不努力,枉你之前光芒万丈,依然会逐渐边缘化。
所以你用了多少心,内心有多执着,一站上台,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有,路越来越广。
没有,市场和观众都会对你关上门。
这也给所有演员提了个醒:若想一直不被淘汰,别玩假把戏,去做真功夫。敬畏舞台,敬畏观众,敬畏“演员”这个词。
就像阿娇说的:“入行18年,戏龄18年......我会尽力。”
希望所有艺人都如此。
而我们,也该全力以赴。
作者:周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