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民以食为天。
最早这个字,上面有个三角,然后下面是一个食器,那个三角向下的样子,就是一个人的嘴张开嘴的样子,下面的实体里面装的是食物,加在一起那就是津津有味的进餐。
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席地而坐,跪在那个地方,所以那个时候的石器和碗都有一个很高的脚,整体这个字就呈现出了这个样子。
到了小篆,这个石器的底下放了一个类似餐具,像个叉子,这样更加的表明了是吃东西。
而到了隶书,这个字呢,就已经改变了,完全看不出了最开始的意思。
食这个字的小篆比较修长,重心比较靠上,隶书呢,整体的这个撇捺是主笔,非常的舒展,整体字形还是略扁,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我们一定要抓住。
在写小篆隶书的时候,心浮气躁,就抓不住平行平衡和平均之间的关系。当你没有认真的去写小篆和隶书的的时候,就会出现横不平,然后,字的这个内部的结构不均衡,左右不对称,等一系列的问题。
学习小篆跟隶书,第一是可以了解汉字的发展的历史,看看几千年前我们的中国人是怎么写字的,另外一个,是用一种我们平时没有太接触到的字,提升我们的汉字书写的能力,提升我们笔的掌控力,随着字越写越稳,你的笔的掌控力就越来越强。
我们在模仿一个例字的时候,尽量要模仿的跟他一模一样,它的形态,它的结构,它的笔画的长短,他笔划的这个心态,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来锻炼你的审美的能力,锻炼你对这个字的临摹,还原的能力,其实也是对我们以往旧有的书写习惯的一种变相的纠正,我们在认真临摹一个字的时候,慢慢的就在克服以前的旧的书写习惯。
楷书。撇、捺非常的舒展,要注意它们的角度,以及手笔的力度,像撇它的收笔,并不是一个力量下来再提起来收的,它是逐渐的收的,像大象的牙,逐渐的在变细,越来越尖。
然后捺,它是要跟撇去对应的,他的入笔的点是在撇的下面一点点,是逐渐去加力的,力量和撇刚刚好是相反的,捺儿的时候,力量逐渐增加到底下最重的地方,然后横向也是快速的逐渐的减弱,空中手笔,形成这么一个尖,就像小刀里的感觉。
下面的良,点加上一个日,其实就是那个饭盒,我们写的时候它是微微的相内收,总体是个长的。日,左边的竖是直的,右边向内收,这个感觉。而在这个饭盒里面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横折,它折进来的这个角度,然后三个横他们之间的平行等距。
接着是一个组合,竖提撇点,竖提我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竖下来往左顿提出去,相当于一个竖地下接了一个提,另一种是竖下来往右顿出一个提,类似我们那个竖勾反过来。
再来看撇点,为什么不是撇捺呢?正常这一笔,我们如果要写的话是竖提撇捺,长短的长这么写的,但食这个词里面,上面已经有一个捺了,所以,我们底下就不能写撇了。在隶书里面有一个规则叫燕不双飞,捺一个字里边不要有两个。
食应该算是一个高频的汉字,我们经常会看到,包括良。可以看到,除了食跟朗,其他的良最后一个字都是捺,我们在捺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写太长,竖提跟捺之间的关系上是一条弧线,看一下这个字的结构啊,之间平行且等距,而且都是微微斜向上的,撇捺的收笔的我们连成线也是微微斜向上,撇点跟竖提和竖提之间它是一个弧形。
行书,行书撇捺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下面良的部分,点横折上去,然后,一笔把这一部分写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它的连接是怎么连的他的整体的形态,以及它的笔画在书写中的力度变化。
食今天讲解的就是以上了,关键的笔画撇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