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陶诗文||陶渊明《仙馆玉浆·搜神后记》(词语汇)

【原文】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测其深,百姓岁时游观。晋初,尝有一人误堕穴中。同辈冀其傥不死,投食于穴中。坠者得之,为寻穴而行。计可十余日,忽然见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对坐围棋。局下有一杯白饮。坠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坠者饮之,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坠者曰:“不愿停。”棋者曰:“从此西行,有天井,其中多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出。若饿,取井中物食。”坠者如言,投井中,多蛟龙,然见坠者辄避路。坠者随井而行,井中物如青泥而香美,食之,了不复饥。半年许,乃出蜀中。归洛下,问张华,华曰:“此仙馆。大夫所饮者,玉浆也;所食者,龙穴石髓也。”

【词语汇】

嵩高山:指嵩山,位于河南省,为五岳之一的中岳,以峻拔著称。大穴:指巨大的洞穴,文中描述其深不可测,充满神秘色彩。莫测其深:意为无法测量洞穴的深度,强调其幽深难测的特性。岁时游观:“岁时”指节庆或特定时节,“游观”意为游览观赏,合指百姓在特定时间前往洞穴参观的习俗。

晋初:指西晋初期(约公元3世纪),朝代更迭后的早期阶段。尝:副词,意为“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的事件。误堕穴中:“误”指意外,“堕”为坠落,“穴”即洞穴,全句意为“不慎掉入洞穴”。

同辈:指与坠穴者身份相近的同伴或朋友。冀其傥不死:“冀”意为希望,“傥”tang同“倘”表或许,“不死”即存活,全句意为“希望他或许能活下来”。投食于穴中:“投”为投掷,“食”指食物,意为向洞穴内投放食物以接济坠者。

坠者得之:“坠者”指坠落洞穴的人,“得之”意为“得到(食物)”,即同伴投食后,坠者获取食物以维持生命。为寻穴而行:“为”表目的,“寻穴”即寻找洞穴出口,“行”指行走,全句意为“为了寻找出路而在洞穴中探索”。

计可十余日:“计”意为“计算”,“可”表约数,指坠者行走约十多天后。忽然见明:“忽然”表突然,“见明”指见到光亮,暗示洞穴深处出现转机。对坐围棋:“对坐”指面对面坐着,“围棋”为古代棋类游戏,此处描述仙人下棋的场景。局下有一杯白饮;“局”指棋盘,“白饮”即清水或玉浆(后文揭示为仙家饮品)。

告以饥渴:“告以饥渴”意为“向仙人诉说饥饿口渴”。可饮此:“可”表允许,“饮此”即“喝下这杯(玉浆)”,仙人主动提供饮品。

气力十倍:形容饮下玉浆后体力大增,凸显仙物的神奇功效。

汝欲停此否:“汝”为第二人称代词,“停此”指留在仙境,仙人询问坠者是否愿意停留。

投身入井;“投身”即跳入,“井”指天井,仙人指引坠者通过此井返回人间。

取井中物食;“取”为拿取,“井中物”指井中的食物(龙穴石髓),仙人告知坠者若饥饿可食用。

坠者如言;“如言”意为“按照仙人所说”,即遵循仙人的指引行动。投井中;“投”为跳入,“井”指天井,此处为仙人指引的返回人间的通道。多蛟龙;形容井中蛟龙众多,暗示环境凶险。辄避路:“辄”表总是,“避路”即主动让路,说明蛟龙对坠者无恶意,体现坠者受仙人庇护。

青泥而香美;“青泥”指井中泥土,“香美”形容其气味与口感,实为仙家食物(后文“食之,了不复饥”印证)。了不复饥:“了”意为完全,“不复饥”即不再饥饿,强调仙物的神奇功效。

半年许;“许”表约数,指坠者在井中停留约半年。乃出蜀中;“乃”表最终,“出蜀中”即从蜀地(今四川一带)返回人间。

归洛下;“归”返回。“洛下”指洛阳(古代称“洛”),此处指坠者从蜀地返回洛阳。张华:西晋著名学者、政治家,博学多识,通晓神仙异事。

此仙馆:“此”这。“仙馆”仙人居住的馆舍,指坠者所见的草屋。

大夫所饮者,玉浆也:“大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指坠者。“所饮者”所喝的东西。“玉浆”传说中的仙家饮品,饮之可延年益寿。

龙穴石髓:龙穴中的石髓,传说为仙家食物,食之不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