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与家长们沟通过多次。我总结一下,分了几个阶段,一是互通有无,二是寻求方法,三是释放焦虑。
一开始,我们互相沟通自己观察到的孩子,那个时候,其实我还不足够了解孩子,我既是希望把我观察到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又希望得到一些家长的线索。
后来,我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更多的开始归因,找到孩子现象背后的原因,与家长沟通,该如何解决。
进展到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和原因已经特别明晰了,出路也很明白了,家长依然处在焦虑中,我的作用就变成了释放家长的焦虑。
这次期末,我邀请每位家长都做了问卷调查,仔细读过,梳理了一下存在的问题,也把我认为的解决办法放在下面。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也绝不是凭借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供大家思考。
一、孩子有逆反情绪,亲子关系不和谐。
如果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家长将失去自己的阵地,接下来你所有的方法和引导都会变成“唠叨”,孩子不愿意听。即使是有效果,那么也是来自于成人的”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懂的。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家长沟通方式的问题。
一种是情绪化的家长,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引导之中带着命令,孩子特别烦,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差。比如....(好吧,不列举了,其实大家自己心里清楚)
一种是看似温柔讲道理的家长,其实内心带有强烈的控制欲,对孩子的行为的关注中带着指示,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想法。这种家长做法还高级一点,也会经常觉得自己很无辜,明明很温柔,孩子怎么会听不进去?嗯,你细细体会一下自己遭受到的“温柔的暴力”...
我们班有一位妈妈,说起话来总是面含微笑,即使表达自己的焦虑和紧张,也是娓娓道来。在家里,孩子就很听商量,在学校,孩子人缘也很好。
与孩子相处,“共情”是唯一的宗旨。其他的,请参照推荐书目《家庭里的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还有各种家庭教育公众号及家庭教育培训课,学习,然后实践。
千万不要一边说着“我脾气不好”,一边埋怨“孩子逆反”,神仙也就不了。
二、学生的主动性欠缺,不够自律。
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源于家长的养育方式,一个是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程度。
通常出现这个问题家长有三种类型,一是“放手型”,基本不管;二是“包办型”,事无巨细;三是“诈尸型”,某件事情成为导火索,大发雷霆,一顿训斥,随后又不管了,过几天看孩子没做好,又开始。
孩子的主动性就像兴趣一样,有的是天生的,大部分需要后天培养。
这种培养,不是我“告诉”过你,字要写整齐,做题要细心。而是我陪着你,看你没写整齐的时候,我知道你急着去玩,我安慰你、鼓励你写慢一点,是我知道你对间架结构不敏感,我陪你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不是今天教过的东西,我明天就走开,而是陪着你一天天坚持做。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要举行什么项目。擅长体育的孩子说要办运动会,擅长表演的孩子说要办party,喜欢玩游戏的人说要搞拍卖会,什么都不擅长的人没主意、随大流......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一定要让他变得擅长。
在班里,我会努力找到每个孩子在学习上不同的闪光点,可能只是一次笔记、一个观点、一个批注、一次抄写,不轻易否定,也不做毫无根据的夸赞。所以他们从不拒绝学习,除非我开始否定他们,他们身上会表现出逃避和慵懒...
三、孩子行为习惯差,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延。
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如果小的时候手机、动画片不离手,对家长说的话爱答不理,家长也对孩子爱答不理,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如果从小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孩子也容易拖延。
除了以上两种从小的养育方式导致的问题,还有一种,便是那“七分等待”。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变得动作利索、井井有条,三年级、五年级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的节点,时间会改变一切,我们需要等待。
四、学生的交往能力。
哈佛75年里跟踪调查724人的一生,最终得出幸福的真相:人与人的交往、碰撞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但是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又有多少人不知不觉深深相信:幸福=学习成绩=好的工作?
在调查问卷中,只有两位家长在关心这件事情,而这份关心,也是起源于孩子在这方面暴露出来问题。
做好爸爸妈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足以。
五、学习成绩,中考。
几位家长直奔成绩问题,让我们往上翻看,就会发现,以上四点解决了,第五点也不会是烦恼。而直奔这一点的,是舍本逐末,求而不得的。
比如那些扑在孩子课业辅导上的,在这个过程中舍弃了亲子关系、舍弃自信心培养、舍弃品质养成...最终也会一无所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