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一样新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南北朝梁钟嵘写的《诗品》。文中盛赞谢灵运的诗,犹如刚出水的芙蓉一样清新。谢灵运是个山水诗人, 喜游山玩水而写下大量诗篇。比如"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两句,  备受当时激赏。另“ 野旷沙岸静, 天高秋月明"句,足令唐诗不敢小视。《才高八斗》就是他捧红曹植的成语。

      两晋六朝的诗,工整对仗却未受平仄格律的约束,自由发挥而流露真情, 那些诗都是清新的。例如晋.傅玄诗句:"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古体诗雅俗混成, 唐人反而重形式而轻内容,设律体蚕茧自缚。文字一入框格, 即半点不由人, 谨小慎微提防犯规,变成了填充游戏,美而不济。

      律体的前期,唐诗仍存古体的影响,常有佳句出现。后来逐渐倾向修饰拘谨的诗风,浊水残荷失清新。请看李白所写的五律:“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白云。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的对仗联句涣散不紧奏咬题,诗人借古浇愁,所发泄都是自私的情绪。没有片言关心天下,并无只字励志豪情。且辞华浮掠而缺深度,如此颓废怀古,何以言清新?比之《赤壁怀古》和《金陵怀古》等文章,读来又作何感想?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白一人就占了二十五首诗之多, 篇篇吟哦酒月离愁发牢骚, 文章尚且不图济世, 为人豈非志大才疏? 一呼百应, 虚名误人!

        如今学诗, 应摒弃行句中的平仄负累,这是不务实的规则。应该精专押韵和对仗句型,此诗之灵魂也 。因为, 沒有韵律就没有诗味;韵势最好同一韵部句句相押以壮声威。一、三、五不论,是不可取的。诗有对仗偶句始生语趣, 而且以串对为上, 使之紧奏咬题, 最好变换句型的节奏, 避免重叠而板滞。总之, 古为今用要求时代的接纳。

      《出水芙蓉》令人眼前亮丽. 求新无他:话题常换,文字鲜活,句型多变. 一切理论口水皆抽象,全凭诗人笔一支.运用恰当,得一佳句,读者即感到手法新奇了.例如人称妙句三影:“隔牆送过秋千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这些就是《出水芙蓉》.

        揣摩再三而觉悟: 出人意外的表达手法,才能写出勾人心弦的清新妙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