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我們做為一個微粒般存在著;然而做為存在个体,在僅有一次的人生裡,我們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軌迹。每个人的生命軌迹又與其他个体時而有交集,時而又各自平行着運行。有如宇宙空間中,所有行星般不停地運轉著,時而碰撞,時而守望;時而閃爍,時而隕落。
在我‘流動式生存’的生命軌迹裡,即有弥足珍貴的相互守望著的存在,也有平平淡淡的相互支持著的陪伴。我十分珍惜這樣的存在,他(她)們都是我精神家園裡的知己摯愛,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親人!
上周有位故人約我見面,說好久不見,想念我了。熟思緩处,我沒有即刻做回應,因為我不能完全体會,對方這是怎樣的運行軌道。于是,我在線上找到另一位與這位故人也有過交集的知己,我想請他為我做鏡子,即映照下對方的內心世界,也給我一份内在的观照和對話。然而鏡子伙伴給我的反馈是:"想你很正常,你這麼優秀!""想見就見唄,人生苦短"⋯⋯
回观我的来時路,一路高低起伏、跌跌撞撞,實属波折不斷。好友說用几万字,也难以訴尽這一路上的心理歷程。我還記得在孑然一身的那三年裡,我和小閨蜜相依為命,工作、生活24小時在一起。某天她提出回家一趟,在她回家的那晚,我突然感覺到很深的寂廖,心裡升起一念:如此辛苦的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此孤單无助的活著,為何要為难自己?我到底在坚持什麼?這條路走下去,到底通向何處?這是我想要的嗎?一切才重頭開始,自己又怎麼樣呢?...深感人生凉薄的我,越想越慌,于是大脑和内心開始辯論:人能只為自己活嗎?不是還有孩子和父母嗎?连自己都安不住,如何兼顾好孩子呢?自己活不好,不是更苦了父母嗎?不如死了算了?不是剛死過一次,才拄著双拐学着站起来的嗎?⋯⋯
理性和感性的不平衡,心和脑的不一致,則會帶來內心的沖突,引發痛苦的情緒体驗。我很清晰地記得,那一晚自我沖突、自我攻击的停止,是得益於鏡子伙伴的一個來電,其本意是習慣性地噓寒問暖。然而,正因爲這樣的一份溫暖的守候,陪伴我走出了那份生命的荒芜和黯淡。
我是何其幸運,在不同時期的生命黑暗裡,总是會有一份份守護;正因爲這份默默地守護,才讓我得以安宁、得以溫暖和支持,从而讓我有勇氣在黑暗裡夾縫求生,坚韧地去迎向光明、迎向愛和美好。感恩我生命軌迹中,所有的點亮與守護!也許事隔多年,我們現在只是在平淡中相互輝映,又抑或我們現在正在彼此生命中慢慢淡却。但於我而言,你們都不曾離去,你們始終都是我生命中无法替代的存在,是我心中永不抹去的生命印記。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小窗幽记·集醒篇》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是的,"人"字,一撇"執迷",一捺"放下"。執迷的是你對我錯,還是我對你錯的那份不甘心背后的糾紛;放下的是事過境迁,那個當下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過了,相互尊重,問心無愧,各自珍重。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应對問題的心态和方式才是問題本身。問題和事件的差別在於:事件發生只需要去直面它,找到方法解決处理;然而問題則是包裹著情緒的事件,一旦我們限入情緒時,心生怨怼或恐惧等,那麼事件就不再是事件本身了,我們會下意識把它扩大為是人的問題,我們會自以為是、理直氣壯地說:"都是你的錯!"相互較劲,相互撕扯,相互攻击,相互伤害⋯⋯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生命中,总有些人,寂然而来,静静守候;也有些人,热烈如酒,如痴如醉,却来去如风。
不做披著成人外衣的孩子,長大,便是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自我探索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很直接去審視跟身邊每個人的關係。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的相處,是否有一種坦然安心的平衡!
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健康快乐地活着,比在别人心里活成什么样重要得多。
愿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读懂自己,悦纳自己,好好地把生命活给自己看。尊重情緒,才能尊重边界;触碰心墙的防御,才能打破自我的设限。防御的背后,常常是渴望的泪水;了解自己的內心,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自己在防御什么,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真正地把生命活给自己看。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人生的風平浪靜。
为自己的心田,植一片芬芳,养一份灿烂;守一颗良善,留一抹简单。
我很好,愿你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