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不苦口 忠言不逆耳

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在沟通中,不仅需要真诚的赞美,更需要中肯的批评,很多时候后者比前者还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批评往往会使人陷入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大家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批评者好意相劝,却被视为别有用心的情况呢?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变成“忠言不逆耳”呢?

批评之所以会被人拒绝,大多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他犯错误的原因,让当事者感到被冤枉而委屈;二是批评者采用了权威性方式,暗示当事人的行为“笨拙”或“愚昧”。

批评是教育中的重要手段,批评学生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火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还要注意批评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批评时要考虑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