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到的的光明比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是的,生活中,或多多少会有人批评自己,给自己提醒,使自己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而这些逆耳忠言的人何尝不是你人生中的贵人呢?没有他们或许我们真的会走向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很明显,药虽苦,但有利我们恢复健康;对待批评指责我们也是一样,要明白逆耳忠言利于行的道理,要正确听取他人意见建议,找到缺点不足,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好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唐初,唐太宗因为风湿病,其近臣提议修建一座宫殿避湿。就在唐太宗正要下令开工时,魏征前来劝阻。唐太宗听了很生气打算杀了魏征。然而魏征面无惧色直言不讳的说到:“天下刚平定,皇上就要下令修建宫殿,这实在劳民伤财”。而唐太宗却气的说如果在提议此事就杀了魏征。而魏征依然说到:“如果皇上杀了臣,那么皇上连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反问:“历史上的暴君夏桀、商纣呢?”魏征反驳:“如果修了宫殿,那么连夏桀商纣都不如了”。唐太宗大为震动,采纳魏征建议,不仅不杀他还奖赏他。可见逆耳忠言的重要性,于是后来也留下了唐太宗的著名句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而现今,我们一样面对这些问题,而我们又该如何去提出自己的逆耳忠言。所以这也延伸出了情商一说。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容忍程度都相应区别。魏征正因为遇到了明主所以能够据理力争,也体现了他懂得唐太宗的为人,因此才敢与其据理力争,而我们面对类似的情况,也需要发挥我们的情商,懂得如何去让上司领导明白下属的意思,让他们面对错误的时候改正错误,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该让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的情况出现,而应该让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