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春饭”,大家都会用一种不太友善的思维,思考这个名词。
什么是“青春饭”?艺人?IT?网红?模特?
我总以为,将一个职业,归类于“青春饭”,是一种不尊重。
而且终将会被这些任人指摘的行业,一一打脸。
IT专业: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IT专业是吃青春饭的,只能干到40岁”。十年前进就已经有这种说法了。
当时的版本是“IT专业只能干到30岁”
五年前听到了“IT专业只能干到35岁”
估计再过5年就该有“IT专业只能干到45岁”这种说法了,年年在升级啊~
演员、歌手……总之是艺人类的:
2005年赵薇考上了北影的导演专业研究生班,2013年,一部《致青春》坐实了赵薇的导演之位。
2004年《我型我秀》红了薛之谦,但后来,盗版猖獗,唱片行业整体低迷,继宋柯弃音从商去当了烤鸭店老板,薛之谦选择开火锅店来养音乐,2016年,作为综艺段子手终于再度杀回大众视野。
1999年,《小李飞刀》当中俞飞鸿的“惊鸿仙子”几乎要盖过了林诗音的风头,今年她45岁,单身,只上过《金星秀》这一档综艺,成功转型导演的她,容貌依旧只有“惊艳”二字。
青年作家:
2010年,郭敬明写成小说《爵迹》,当时文坛还有无数批判他文学水准的声音,2016年,已经拍摄过四部小时代的小四,告诉大家《爵迹》九月份要上映了。
7岁那年,蒋方舟开始写散文集《打开天窗》,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美女作家”的噱头助她成名,也将她陷入舆论风波。2013年,《新周刊》杂志副主编的她,带来《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文笔依旧犀利,多了几分成熟意味。
所以说什么是“青春饭”?真的能简单用年龄来定义吗?
三百六十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状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专属于自己的那碗饭。
但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能力去通过每一碗饭,与社会磨合,学习技能,提升自己,找到自己最爱,最适合自己的那碗饭,或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碗饭。
莫被韶华迷住眼,人生何处不青春? 自古以来,只有老去的青春,没有老去的“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