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第二定律
定义: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随着时间的增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增加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每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变化百分之几)
例如 价格变2,需求量变5,弹性是2.5
- 弹性大于1:奢侈品
- 弹性小于1:必需品
- 弹性永远为负,谈绝对值
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处处不等,价格越高弹性越大。
需求曲线斜率相等,弹性不等
斜率
弹性的变化:价格高时>1,价格低时<1
同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了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生活中不存在刚需,有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因素在内。
垂直需求曲线
刚性需求:无论价格多高,需求量都不变。代表的是一个人没有办法寻找任何替代方案。
但是,人会寻找替代方案,药太贵不治了。
寻找替代方案是不变的人性规律(图来自1956年)
水多就多用,少就少用,要看综合成本最小化。
时间推移需求弹性会越来越高
每当出现新的情况,出现新的冲击的时候,人们寻找替代方案的范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选择替代方案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他们能够找的对策就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弹性变高,替代品越来越多,对策越来越多。
第二定律应用(税负分摊)
房地产交易税由谁承担:如果商家有本事把税推给买家,为什么不多推一点
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图解:
- 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D,有一条倾斜向上的供给曲线S,相交的点是一个平衡点叫N。
- 没有征税,买卖双方的均衡点就在N这一点上,在这一点上的均衡价格是P0,其均衡销售量或者需求量是Q0。
- 征税,需求者付的价格P0成了Pd;供应者赚到的钱从P0到了Ps,整个交易量从Q0收缩到Q1。
- 需求者买方多付了钱,卖方少收了钱。买方多付的钱,再加上卖方少收的钱,这两笔钱加起来恰好等于政府增加的税收。
- A矩形是买家所承担的税收部分。B矩形是卖家所承受的政府的税收的部分,A加B的总面积,恰好等于政府的税收收入。
供应者和需求者谁承担更大税务
上下两个矩形的大小有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相对斜率(比较陡的缺乏弹性)
情况1:需求曲线相对弹性高
情况2:供应曲线相对弹性高
要看供应者和需求者谁的弹性低,谁对交易更迫切,谁付得就多一些。
弹性大小决定承担税负的分担比例。例如养老保险,要看雇主雇员谁更需要这份工作
法律无效定律
政府收税规定谁付跟实际上是谁支付的没有关系,取决于交易双方的相对弹性。例如谈恋爱谁迁就谁,谁更迫切想结婚。
需求第三定律
需求第三定律要回答的问题是附加费用的问题。
精选品和普通品之间的价格本来是有差距的,但是加上一笔附加费以后,它们的差距就缩小了,精选品显得便宜了。而附加费越大,这种效果就越显著,精选品就会显得越便宜。
例如:
- 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中国来演出的乐团,他们要支付高昂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这时候只有高质量的乐团,才值得花这笔钱;
- 跑到拉斯维加斯去的中国游客,他们下的赌注比美国当地人下的要大,也是这个道理;
- 中国的留学生要跑到美国去读书,他们也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一般来说,是好的同学更容易跑到外面去读书;
- 从澳大利亚进口到中国的肉,运输成本不低,事先要把骨头去掉;
- 如果你有机会从美国坐飞机到中国,你能够带一瓶液体,那么你更可能带的是红酒或者香水不可能带的是一瓶矿泉水或者一瓶啤酒。
附加成本上升并不是好事,质量上去了,但是选择少了,买卖双方都减少了选择的机会。
需求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就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得越便宜。“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但是也和运输技术等相关。
一周总结
需求第一定律
- 倾斜向下
- 需求量和价格呈反比
- 需求量和需求差别
- 只有价格变化:需求量
- 其他条件:需求(曲线)
- 需求供给没有必然区分
- 交易剩余:买卖双方赚的便宜
需求第二定律
- 弹性
- 价格决定了奢侈品还是替代品
- 没有所谓的刚需,人可以找替代方案
- 税负分担原则
- 共同承担
- 相对弹性越低承担比例越大
- 每一个人即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
- 人会提前应对意外:好处和坏处都会一层层分担出去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 增加挂钩的土地政策
- 边远地方开垦新的农田,城市周边可以盖房
税负分摊
- 第二门外语学什么
- 谁的经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