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帮弟弟看志愿,顺便研究了各省招生办将考生高考成绩和档案投递给各高校的投档方式。根据投档方式的不同,学生填报的志愿分为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现假设每位考生的高考志愿可填入5家高校,按顺序分别编号为A、B、C、D和E,接下来对比两者的区别。
顺序志愿是将考生各自分流到填报的A志愿高校处,并按高考成绩排序,总共有几个不同的A志愿就有几行列队。排列完成后,招生办将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档案投递到A志愿高校,A志愿高校根据今年在此地的招生计划数的1.2倍,依次从队列的前到后调档。假设某考生未被A志愿高校调档,则立即转投B志愿,但因该考生的B志愿作为其他考生的A志愿已录满,该考生也丧失了被B志愿调档的机会,如果接下来的CDE志愿均如此,则该考生投档失败。
平行志愿是将考生按高考成绩排成一列队,依次从队列的前到后投递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档案到志愿高校。每高校共有招生计划数的1.05倍个空位,若某考生的成绩和档案投递到A志愿高校时,依然有空位,则被高校调档。若无空位,则立刻转投B志愿高校,若依然无空位,则转投C志愿高校,直到成功投递到依然有空位的志愿高校为止。如果直到E志愿依然无空位,则该考生投档失败。
以上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顺序志愿强调高考志愿的填报顺序,考生最好确保可以被A志愿录取,否则有极大可能投档失败,从最坏角度考虑,考生只有1次机会。而平行志愿不同,考生成绩是最主要因素,就算从最坏角度考虑,考生也有5次机会,但志愿填报的顺序依然重要,因为一旦考生被某个志愿高校调档,此志愿之后的志愿高校自动失效。
所以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调档倍数的区别也很大,一个是1.2倍,一个是1.05倍。高校为什么不按招生计划数的100%调档呢?从校方的角度考虑,一是为了多些考生储备,防止某些考生因为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或专业要求而被退档,或者某些专业无人填报,导致学校要进行第二轮补报;二是多给考生机会,降低考生投档失败的风险。
所以,顺序志愿的调档倍数主要为了降低考生投档失败的风险。而平行志愿的调档倍数更多是保障校方能录取到合格的考生。
可想而知,考生被调档之后也不是万无一失,因为如果是成绩只位于高校招生计划数*1.2/1.05倍-计划数多余出来的考生,很可能无法被填报的专业录取,若考生已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则会被调剂到其他不喜欢或者非常冷门的专业;若未选择,则会被高校做退档处理。
因此,从考生的角度出发,顺序志愿的调档倍数越高越好,因为有总比没有好嘛。而平行志愿的调档倍数越低越好,因为后面会有更好的嘛。
至此,我简单梳理下两种志愿投档失败的原因。
顺序志愿:A志愿的填报不合理,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无法被A志愿高校调档,而其他志愿高校均已招满。勉强被调档,高考分数无竞争力以至落选填报专业,但未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专业要求。
平行志愿:所有志愿的填报均不合理。勉强被调档,高考分数无竞争力以至落选填报专业,但未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专业要求。
所以,填高考志愿也是一个技术活呀。
最后祝弟弟如愿被理想的高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