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很多,但年轻人却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顾抬头前行,无暇顾及低头看路。
此次网贷风波,可真是让我看尽了世间百态。形形色色的骗局,各种各样的人性,不过如此。当然,这也反应出来了我的劣根性。风平浪静的时候,我只愿意去追随收益,却从未低头检讨自己,重新审视自身的风险。在资本的游戏里,我们一旦忽略风险,可能就会让我们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初入投资领域,谨慎试错,合理规避,本是我应该恪守的。奈何我却做了急于建功立业,枉顾基本的投资原则。更可笑的是,我在投资的过程中,一直在阅读投资类书籍,还不停的写总结。这些阅读也并非没有给我什么帮助,只不过我只盯着投资书籍中有关“收益”的讲解,而忽视了“风险”的内容。从今年过完年回来,P2P投资在我的一步步规划下,收益率急速提升,按照原有规划,做到18%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的确展现了阅读书籍对投资的帮助。但是,投资不是只有收益率的,与之相伴随的“风险”,显得更加重要。这也就是格雷厄姆所特别强调的关键点。收益低一些,但是你的复利能够不受破坏的维持下去,那复利的威力才会彰显出来。而投资一旦出现了大的风险,引起大的亏损,那么复利可能就会被迫中断,想要重新修复,就非常困难了。
在两周前,P2P刚开始波动。我得意的说,我特别喜欢这种波动的感觉,因为大家恐慌了,我才有机会。如今,这个波动变成了动荡,甚至是地震,我才发现,我也会跟其他投资者一样,开始有恐慌或焦虑的情绪。无知者无畏,这话不假。对于一些经历过动荡的人,他们一开始就开始紧急撤退了,从而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而对于我们这种无知者(可以称之为小白),却完全不去分析行业,不去分析风险,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接盘入局。而在这之前,我在看投资的书,书中就要提到这种赌博性的投资。但我却一边读书,一边按照书中的错误理论来实践。这也正说明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才能修得正果。
针对之前的鲁莽做法,我现在做出一些总结,以便以后能受益。
1.全部梭哈
这个目前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投资刚起步的时候。凡是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而我却过于着急。对于我这样一个投资小白(暂且先这么称呼自己)来说,我在投资的起步阶段,便把手上的所有资金,全部拿出来投资,的确非常不合适。更为关键的是,我一直还在构思去借贷来做更大的盘子,通过利率差,来实现更多的盈利。这个底气,或许来源于我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并且还有电商不停的给自己造血。在投资之前,我看过一本书,讲的是如何配置资产。然后,我却嫌弃其他的资产配置收益过低,还选择忽视。说白了,我在用收益率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而不是一种综合的考量。而在投资人类型测试中,我还有意的增加自己的投资年龄,以及可承受的亏损程度,借此来提高自己的投资人级别。我自认为我技艺超群,跟普通的投资者不一样。但其实,真正厉害的投资者,是需要时间的历练的,需要经历很多事情才能悟出很多心得。所以,万万不可在小白阶段,就去过度追求收益,而全部梭哈。
全部梭哈,除了让我资产承受更大风险之外,还让我丧失了更多赚钱的机会。如果我自己留存有足够的空余资金,而选择在这个时刻入局P2P,那么,我获得的收益,将是非常巨大。巴菲特在投资的过程中,总会有充足的限制资金。我不会因为自己不作为而有资金损失,但是我可能会因为自己错误的作为,而承受巨大的损失。这个观点,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急于投资,我们宁可让资金闲置,也不要让资金陷入亏损中。这需要我对眼前的诱惑有抵抗能力。以此次投资为例,我不仅将所有资金全部梭哈,还进行了借款。除此之外,我还在投资宜湃网和宜贷网时,几乎进行了满杠杆。在杠杆已经做到3倍的时候,我还在不停的催促,争取做到3.5倍杠杆。这种过度追求收益的心态,已经变得扭曲了。在以后的投资生涯中,我宁愿放弃掉一些不确定风险的收益,也万万不可过度追求风险性收益。不管什么时候,我都需要留存一定的备用资金,一方面,我可以投资新出现的好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可以对出现问题的投资,进行资金方面的补救。比如这次两宜危机,如果我有足够的风险把控,我会降低杠杆,同时用备用资金,主动消除杠杆。这样就能化解掉目前的困境,使自己的本金不受到损失。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点,就是拥抱监管。从目前来看,国家对金融的监管方向,主要是规避风险的。如果我能根据国家的监管方向来检讨自己的投资决策,那我将能大大的降低我的投资风险。当然,收益率肯定也会低一些。比如,国家强调去杠杆,国家强调小额分散,国家反对暴力催收(避开车贷)等。中国还是属于一个集权国家,国家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巨大,我自己一定不要跟国家对碰。也许我能赢得一两次,但是输一次,足以让我损失巨大。
结论:留存最少10%的闲置资金,杠杆不能高于自救资金,注意资金的流动性。一旦出现资金流动困难,就要提前行动,恢复流动性。
2.篮子都放在同一辆卡车上
投资P2P,我自认为自己是分散投资。我一共投资了近10个平台,每个平台我都尽可能的分散投资到各个标的上,做到小额分散(宜贷网宜湃网除外)。然后,我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分散——我的资金全都投资到了P2P。用网络的话来说,我的确把鸡蛋分散到各个篮子去了,但是我确实用同一辆卡车运送鸡蛋。当行业遇到最坏的情况时,每个篮子都不能幸免于难。我没有深究过P2P的历史,没有考虑过P2P是否会发生整体的系统性风险。甚至,我没有思考过,是否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当我的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需要更多的考虑,我是否把篮子都放到了同一辆卡车上。
因此,我需要跳出P2P,甚至跳出传统的金融,进行一些其他投资。更有甚者,我需要跳出中国的经济环境,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只不过,现阶段资金流往国外非常困难,但我仍需探索更多的分散投资理念,即大的资产配置。P2P可以重仓,但不可全仓。
3.没有退出机制
目前我投资的产品,都不是特别完善的产品。发布产品的公司,和产品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有可能是产品或公司本身的缺陷,也有可能是外部环境导致。比如,此次P2P倒闭潮,就是属于外部环境使然。因此,我需要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好,在什么情况下,我应该退出。
这与股票购买是类似的。我们购买股票的时候,肯定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卖出,要不然我们是无法获利的。股票应该什么时候卖出?我们肯定有一系列的跟进指标,来引导我们退出。那么债权投资呢?
最好的退出方式,肯定是产品到期,自然退出。但因为我所购买的债权,基本是等额本息,每个月都有挺多的回款。关于这个回款,我需要如何复投,是需要考虑的。但现在我主要需要考虑,我需要根据什么原则,在什么情况下,对某个平台或某个行业的资金,进行退出。退出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了,但是我们更看重风险原因引起的退出机制。这个要求我要设置一些指标,进行定期跟进。当发现某些指标异常时,我就必须慎重考虑,是否要赶紧退出。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也许我会因此错过某些机会,或者增加某些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本金安全,才是复利能延续下去的根本。
另一个需要跟进考察的是,对整个市场和政策的敏感度。此次P2P倒闭潮,其实政策和市场层面早就释放出来危险的信号,我也提前接触到这些信息。但我一直没有进行调整,反而在别人恐慌时,去接盘;而自身的杠杆,却一点都没降下来。当杠杆发生危机的时候,我没有赶紧降杠杆,反而取消那些亏本抛售的人愚蠢。最后,我不得不面对宜湃网这个烂摊子——自己想亏损也没人接债权转让。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自以为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遇到大的波动,宁可退出避让,也不可激进。
4.没有考察机制
这个应该在上一问题之前,这涉及到进入考察。
前面说过,宁可让资金闲置,也不能进行赌博性投资。其实,从进入P2P开始,我就一直处于半桶水状态。我在投资P2P的逻辑顺序,是先看收益,再看平台是否靠谱。至于凭条是否靠谱,我只要是看第三方机构排名,以及自以为是的分析。而国家和先关监管部门,其实早就对平台如何把控风险,给出来了很多指引,我却从不去按照指引办法去考察平台。我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去理会真正的风险监管要素。
这几天再去看监管层对P2P企业的监管要求、备案要求、信披要求等,我才发现,如果真的按照监管层给到的指引,我几乎不可能投资到风险平台。最为可笑的是,国家明明在要求金融行业去杠杆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我却逆势而行,把违反监管方向,看作是有别于他人的长处,看作是能获利的好机会。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别人都告诉你悬崖在哪里,你却偏偏往那里去跳。还有,国家从2017年开始扫黑行动,首当其冲就是车贷行业。我却在这个简要关头,大量买入小微时贷的债权。虽说小微时贷现在还在平安运营,但它的风险,是属于偏大的。
因此,考察机制应该包括根据严格的指标,进行一一对比评判;同时根据国家政策的大方向,进行适当调整。
5.没有刨根问底
我一直都处在赶时间的状态。很多资料,我都是草草的看几眼,感觉文字太多,概念太生疏,我就会跳跃式阅读,理解个大概意思,更别提我刨根问底的把知识搞懂,把问题研究透。这是个不好的习惯。一开始过于追求速度,最后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一开始放慢速度,把每个细节搞清楚,那么以后就会越来越快。
比如,我其实知道底层资产安全,才是最关键的。但是我所投资的平台,我都是选择大概瞄几眼。什么是优质的底层资产,其实我现在都没搞懂。以宜湃网为例,我到现在都没搞懂,它的资产端是个什么东西。我只是简单的认为,宜贷网的原班人马运作的公司,肯定没问题。这种不追求真相的系统一思考方式,严重阻碍了系统二的思维方式。还有其他平台,我基本都是简单的看了平台对于标的简单介绍,便自认为没问题而买入了。以后,对于每一类标的,每一样特点,我都应该认真分析,不弄清楚,坚决不能投资。
对于平台披露的信息,我也没有刨根问底。现在回头看很多公司的信息披露,真的显得很苍白。他们很多信息都有所隐瞒,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存在的风险可能性,而我却从未认真思考过。只有出事之后,才开始有意识的去查风险。
6.过于相信他人
P2P雷到现在,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对投资信息的信任。从一开始小平台爆雷,但后来的大平台爆雷,到最后网贷之家这个第三方中立公司,也爆雷。这个剧情,真是让我看10部悬疑片,都找不到的情节。在利益诱惑面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处于自身利益,去发布虚假信息。平台本身发布的信息,我们不能全信,否则哪还有自融。平台的背书,管它是风投,还是上市公司,甚至是国资背景,都可能是一个幌子。我们要抱着尽可能挑剔的态度,去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轻信他人。
自媒体一样不可信。很多自媒体,是为了勒索他人,而去恶意诽谤他人。有些自媒体,拿了某平台的推广费,未被自身意愿,去发布那些不具备客观公正的信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网贷之家也是如此无耻,居然收钱给排名,收钱给推广位;最可气的是,它居然自营P2P,最后通过资本运作,把投之家买了来套现。这种没有行业底线的第三方中立平台,居然混的风生水起。
我自己需要保持客观批判的态度,去阅读我所看到的的信息。切切不可因为什么情怀和好听的说辞,而没了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