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屈原以香草比喻心中理想,今有林清玄以悬崖上百合花开寄喻自强不息的生命。可见,人们对植物的敬畏从来就没有停止。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此句出自《孔子家语》。原文以芝兰入手,将芝兰的品质和君子的品德相较,两者相遇,益发突显对方在这世间难得可贵的美好。
不以无人而不芳,芝兰长于深谷中,却不认为没有人来欣赏它而放弃散发自己的芬芳。不以困穷而改节,君子身处穷困、落魄的境地,却不认为自己应该改变自己的气节。就像钱学森,十年的归国路,十年的艰苦生活,丝毫没有撼动他的归国之心。更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血性。君子,是也。
董卿曾说:“四季轮回,我们总是能被植物的某种品质和特征所触动。”但是,于我而言,植物给我的远远超过触动,更多的是光。人们寄喻在植物身上人性的品质,植物又将之以光的形式,点亮我的内心。最后,还是忍不住低吟一遍那美好句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