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记录我们有滋味的日子。
半夜里起了两次,悄悄碰了碰孩子贴了降温贴的额头、脸颊和脖颈,还是有点儿低烧。每年春季流行感冒频发,最近孩子班里的同学总有发烧感冒甚至还有起水痘的,今天肯定不能让他这么虚弱的去上学,以免自己还没全好却传染了同学。一边提醒他该起床了,一边做了它喜欢的西红柿面条(平常加鸡蛋,今天加了些嫩嫩的长豇豆)。
早餐吃得比较顺利,中间儿子只趴着休息了一回,大半碗的面条菜汤基本扫光,我的心绪稳定了许多。
“妈,我吃完饭干啥?”
“你想做什么?”
“睡觉!”
“好的,睡吧。”
儿子慢慢走向沙发,平躺后又半卷着眯起了眼。老母亲大步去卧室给他取来薄被子,慈爱的盖在他的身上,顺手拿下软靠枕给他垫在头下。“谢谢妈妈!”“安心睡吧。”
抹擦桌面,规整客厅、碗筷厨房,扫地拖地、开窗通气、鱼喂食、花浇水,准备给孩子更换床单被罩,刚刚换了枕套,他就精神的走进卧室,“妈妈,我觉得好多了,我们能出去散个步吗?爸爸也说让我多活动活动。”这种时候搬出爸爸总是很管用,“你确定好多了,可以出去散步吗?”“嗯,确定,妈妈!”——“穿厚点吧。”老母亲迅速去准备好外出的厚裤子,薄外套。
出了门,儿子的小嘴就没有停下来过。
“妈妈,我们不要只在小区里散步,去人工湖走走吧,春天来了,那里的景色今年我们还没有好好看过呢。”——“嗯,好的。”我回答。
“妈妈,我给你讲讲这两天我都坐了什么梦吧。”“第一个梦……”有些长。
“妈妈,我这两天思考了很多问题。”——“别老喊妈妈,直接说。”我常常在想是我陪孩子太多约束他太多,还是孩子需要我太多依赖我太多,亦或是爸爸长期缺位家中,孩子总是在找倾听者,总是喊妈妈。
“妈妈,我这两天老想着自己会不会病死?”——“不会的,一点小感冒而已,你都好了,看你说了多少话了?”我赶紧说。“妈妈,万一我病死了呢?”——“人都会生病,即使死了,我也希望你八十岁后吧,到时候爸爸妈妈一百来岁,加上你的老婆,咱们四个一块儿跟孙辈祖孙辈告别。”这个类似话题总是要用这样的表达才能结束。
一路上我们走走歇歇。人工湖公园,大名叫梨香湖公园,园内尤以梨树最多,此刻梨花满园,梅桃杏竞相争春。公园围绕着一条贯通两河的人工湖依势而建,春季湖水满池波光粼粼,沿岸杨柳婆娑花团锦簇,赏春的游人们坐在船里正是逍遥。
“妈妈,我想陪你坐游船,咱们飘在湖上看风景多好。”——“不太好,你的感冒没有全好,水上风大,会加重病情。”想啥来啥,“你可以陪妈妈多走走路,锻炼身体。”“好吧——”儿子立刻有点蔫。拆完套路的母亲赶紧揽揽儿子的肩膀,“等你全好,周末作业做完,其他各项表现好就来划船,行不?”——儿子想了几秒,“我写完作业就可以吧?”母亲只好退一步,“作业写完,钢琴练好,可以吗?”“好的”他答道。
“妈妈,这棵榆叶梅开的真漂亮,像你一样,我给你折一支?”“NO,不要!”紧张地母亲赶紧喊道,“谢谢你夸妈妈,但是就让花在树上长着吧,咱们摘花可不文明。”
经过一轮又一轮问答,终于在捋了家门口的几把榆钱后满意的回到家。
午饭前后他补了睡眠,整个下午说话声都明显高了。
晚饭准备再做个榆钱饭,淘洗时发现了几只白胖的小虫,嘱咐他病人不能用手碰,于是母亲被孩子兴奋地指挥着,捏着小虫去喂小鱼、喂红螺。期间又被连续问了不少植物的动物的科学的地理的问题,我的头有些疼了。
晚上看着基本康复的儿子,软硬兼施地让他把明天要上的课预习一遍,顺便做了两页数学题,不好再安排其他,小家伙乐得自己玩了会儿。等我在电脑前投入时,他一遍遍过来参与。
“妈妈,你也累一天了,要不要休息会儿?”
“妈妈,我能玩会儿手机吗?”
“妈妈,我陪你一会吧。”
……
“妈妈,你看!”随着响亮的喊声我转身一瞥,连忙大声回应“我的儿子好漂亮,可以当设计师了!”只看见这个十岁的男孩把妈妈的各种贝壳类珠串类饰品都戴到了他的手腕、脖子甚至头顶上。赶紧给孩子拍几张照片留存,这小妖感冒发烧已经彻底好了,为娘的再陪孩子玩耍一会儿吧。
儿子安然入睡,老母亲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突然想到孩子明天要早起上课,虎妈模式准备开启,头疼起来。开始想念孩子爸爸,快回来让儿子陪陪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