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讲了个关于数学启蒙的讲座,课后,有个家长咨询我一个问题:
家长提到,孩子已经3岁了,口齿伶俐,讲故事什么的都很好,社交能力也不错。可是,就是对数字不感兴趣,到现在还不能流利的数1-10。平时,对生活中的数字相关的问题也都逃避或者转移话题,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
其实每个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所以,有一部分孩子自己对数字不感兴趣也是正常现象。据家长描述,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好,说明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社交性方面发展的不错。那么,孩子现在已经3岁了,不可能家长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孩子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就做,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就不做。那么,孩子因为社交和语言都很好,做了也会有成就感,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选择跟语言和社交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而对自己不擅长的数学,就会有点逃避或者转移话题。这个是孩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了,那么,我们知道了原因,应该怎样应对呢?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在孩子擅长的领域,巧妙的加入不够擅长的部分。
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好,我们可以在故事里,加入需要用到数字的地方。
可以在故事情节里加入有关数数的事情:比如,小熊要吃饼干了,他数了数,1,2,3,4,5 哇,还有5块饼干。小熊开心的咬了一大口,味道真好啊。小熊很快的吃了3块饼干下去。他又拿出饼干数了数,1,2,只剩两块了。留着晚上睡觉的时候吃吧~(数数的相关情节还比如上楼梯,坐电梯,看到公交车的编号,电话号码等等)
可以加入有关比大小的情节:小兔的妈妈给了他10块硬币,让小兔去买一包糖回家。小兔来到超市,发现糖需要8块硬币。小兔的硬币够不够买糖呢?剩下的硬币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比大小的情节可以让孩子很有代入感,因为这个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类似的情节还可以是:小猪和小羊去采草莓,小猪采了5个,小羊采了8个,小羊很得意的说,我比你采得多,小羊说的对吗?)
那么,利用孩子的社交能力加上故事,我们可以练习与顺序还有分配有关的事情。比如,去银行,排号,我们是287,前面还有3个人,现在是283号,接着是多少号啊?幼儿园排队滑滑梯,这个小朋友是第一个,前面的姐姐是第二个,你是第3个,后面的弟弟是第几个呢?
你现在有5片饼干,这里正好有4个小朋友,你觉得每个小朋友吃几块饼干呢?
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字是可以帮助她解决很多问题的,不知不觉的,孩子就会用上这些技能。
那么,还是那句话,当我们持续的,坚持的去做,孩子的数学能力自然会提高的。
下面附上数学启蒙讲座和相关文档的链接,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哦~:)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7852987/notes/34856603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1160912447&shareKey=f78eccd526444e9002ab9544771e0f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