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帮义文
在滇西的山水褶皱里,永平县龙街镇的古富村,宛如一颗被岁月遗忘又悉心呵护的明珠,静静镶嵌在大地之上。这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落,彝族、白族、汉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编织出一幅独特而绚丽的生活画卷。而每年大年初二,便是这幅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古富村错落有致的屋顶上,大年初二的热闹便如同被点燃的鞭炮,瞬间炸开。村子中央的村民活动广场平日里是村民休憩闲聊的场所,此刻却成了欢乐的海洋。
过去,举办大年初二的活动,承载着诸多美好的期许。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是一个展示才艺的绝佳舞台。小伙子们身着色彩明快的传统服饰,腰束彩带,精神抖擞;姑娘们则精心装扮,五彩的头饰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恰似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众人面前尽情展现自己的歌喉与舞姿。这里,更是年轻人的恋爱舞台。在悠扬的山歌对唱中,在轻盈的踏歌舞步里,爱情的种子悄然种下。那时,交通极为不便,蜿蜒的山路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村子与外界之间。但这并未阻挡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家纷纷穿上最整洁的衣裳,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步行而来。一路上,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欢快乐章。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生活水平如同节节攀升的翠竹,日新月异。曾经,摩托车的出现,让村民们的出行有了质的飞跃。一辆辆摩托车穿梭在山间小道,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也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如今,摩托车的身影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崭新的小汽车。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村子的道路两旁,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彰显着生活的富足与进步。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当属踏歌和唱山歌的区域。然而,时光流转,参与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曾经,踏歌和山歌是年轻人的主场,他们用充满活力的舞步和清脆的歌声,传递着青春的激情。如今,这两项活动却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属。他们虽然不再拥有年轻时的矫健身姿,但那份对传统的热爱和执着,却丝毫未减。老人们手挽着手,脚步轻盈而富有节奏,口中哼唱着熟悉的旋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古富村的变迁。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喜好也悄然改变。广场舞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简单易学的舞步,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在村子的另一角,一群年轻人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舞动。他们的动作充满活力,充满创意,展现着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广场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他们与外界接轨、追求时尚的象征。
活动现场,做买卖的摊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既有操着本地口音的村民,也有从远方赶来的外地人。摊位上的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色彩鲜艳的糖果、精美的手工艺品、热气腾腾的小吃……各种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穿梭在摊位之间,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中紧紧握着压岁钱,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宝贝。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乐。
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丝淡淡的忧虑。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会讲彝族话的人越来越少。彝族话,这承载着古老民族文化的语言,正逐渐被岁月的洪流淹没。在踏歌的队伍中,偶尔能听到几句夹杂着彝族话的歌声,那声音,宛如从遥远的历史深处传来,带着一丝沧桑,一丝无奈。
我漫步在活动现场,心中感慨万千。眼前的热闹景象,是古富村发展的见证,是时代进步的缩影。但那些逐渐消失的传统元素,又让我感到无比惋惜。我想起小时候,跟着长辈们学习彝族话的情景。那时,彝族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词汇,每一句问候,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如今,孩子们更多地说着普通话,对彝族话却显得有些陌生。
在这大年初二的热闹氛围中,我仿佛看到了古富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古富村,宁静而质朴,传统的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现在的古富村,充满活力与朝气,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而未来的古富村,我希望它能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忘传承和保护那些珍贵的传统文化。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古富村的每一个角落,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纱衣。活动也渐渐接近尾声,人们带着满满的喜悦和回忆,踏上归途。小汽车、摩托车的引擎声再次响起,交织成一首和谐的乐曲。古富村的大年初二,在热闹与温情中落下帷幕,但它所承载的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在未来的日子里,古富村或许还会面临更多的变化,但我坚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着那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让古富村的大年初二,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