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6年的现在,在网上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应该基本都习惯使用Evernote、为知笔记、Onenote、有道云笔记等等各类云笔记应用,作为日常记录或者知识管理的帮手了
我个人用印象笔记比较多,虽然印象笔记产品目前的更新不痛不痒,而且产品体积也越来越臃肿,但相信以目前大家的设备来说,性能可以不作为选择的依据。就以印象笔记为出发点谈一谈关于笔记的知识管理,以及个人对于Evernote的用法,作为前提先说结论:
印象笔记不适合用作深度的知识体系搭建和管理,适合作为收集和分类
作为时不时沉溺于选择工具的人来说,在多年的笔记使用中也轮换尝试过多种类型的产品,最终仍然使用印象笔记的原因,还是因为“剪藏”,无论是用微信、还是手机看知乎或者其他应用,或者PC上的各类网页,都可以很方便的先保存到笔记中,特别是Chrome的插件,还可以简洁的只截取文本和图片,方便得很。
不得不说,虽然印象笔记现在有很多问题,但是毕竟还是市场份额第一的应用,在各个应用和场景的相性上都比较好。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软件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个人习惯问题,大家参考即可。
在使用笔记的过程中对于分类,也经历了几次大调整,目前的整理思路是下面这样:
Inbox:收件箱(收集)
接触过GTD或者时间和任务管理的应该都比较熟悉Inbox的概念,实际操作中也真的非常好用,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纯做收集,在第一步不考虑任何分类,快速收集即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只需清空Inbox。
各种软件、网页的截取,收藏等,都在这个阶段发挥效用。
Information:信息(保存,需要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像家人的身份证信息,有一些不重要网站的账号密码,一些名片类的联系方式,常用到的证件照等等,都可以单独列在整个这个组下面。这类内容的处理和意义也相对简单,单纯的保存会时不时使用到的信息,比较方便灵活,当然,安全性至上的同学还是慎用啦。
Topic:话题(将内容进行分类)
每个人总会有一些自己关注较多的内容,有可能是英文学习啦,健身相关啦,Office相关啦,或者各种工作相关的类型,这个阶段就把各类内容划分开,分门别类汇总,这样便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专项的查看和学习。
能形成话题的,一定都是个人已经比较感兴趣,而且收集的内容也比较多的,如果只收集了几篇内容,还是不建议单独列为话题啦,虽然看似分的更清楚,但是如果笔记组很多,那基本就不会经常看了,对吧
最后就是我觉得Evernote很难承担的内容了,Action:行动
其实行动就是带着目的的学习,是真正自己要消化的,也是自己要针对上面的内容去实践,去改变,去应用的。可能是整理出自己对收集来内容的理解,也可能是将某类话题的事情学到后,自己在做过后沉淀的一些心得,这样才真正改变了一些东西,也让这个内容或者这项知识变成自己的。否则就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往往会发现自己看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东西,但过后产生的改变并不大。
其实Action,也并不是Evernote做不了,只是会比较别扭,往往做着做着就变成了整理资料,就在这一步停滞不前了。在这里也不是建议大家在真正进行消化知识的时候用什么更好的工具,比如OneNote之类,毕竟工具再好也是为人服务,只要开始做了,那用什么工具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分类,比如单独设立一个笔记本组,把网上看过的文章,你认为需要再读一遍的放进去啦,等等,欢迎大家补充一些思路。
笔记这类知识管理工具,不需要每个分类一定互不重叠,在逻辑上要多么完美。也不建议大家层层叠叠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建立笔记本组,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使用时间,当然强迫症就不拦着啦。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知识管理的更加舒心,不断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