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一大早,站在临夏市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北坡前沿上,寒冷中我迎着曙光,环视并分享着周遭优美、恬静的环境氛围。
每临一地,我都会带着探究其地域历史渊源的嗜好和渴求,总想多多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思考其内在的关联性。比如,这趟出游,就想看看沿途甘南的山水地貌,了解藏族同胞基本的家园建筑和布置与汉族在风水上的同异,等等。当然,还有就是首次独自外出旅游的自由感受。
那一大早,从山坡上俯视而去,绕着拉卜楞寺顺时针朝圣的信众,或一人,或三五成群,还有一二十人簇拥的,边走边念叨的,边走边转经筒的,见不到奔跑的、高声喧哗的人,安详和谐而又有秩序井然的画卷,更衬托出圣寺特有的静谧肃穆、不可惊扰的庄严感。
以圣寺做背景,迎着曙光留念多好啊。这样的念头一产生,便有了机缘,难道是佛光沐浴的结果?一位外籍游人的出现帮了我的忙。我不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人,就只好微笑着将我的相机递过去,比划着。他拍了张我口中正在吃芝麻饦饦馍的照片。构图很好,效果不错,看来他是位摄影技术很高超的人物。我礼貌性地要过了他的相机,给他拍照。此刻,感觉到我代表不仅仅是自己,也代表了东方礼仪大国的传承者之一,应该展示礼仪、友好、平等的人际交流之谊。当我准备下坡而去时,在他说出“bye bye”间,我才明白他也懂英语,旋即我回礼道“bye bye”。我脸上挂着微笑,在挥手中转过身,走向了转经筒的人群中。
佛祖释迦牟尼传经布道时,也许有过语言的障碍吧?我思考着,但是平等、礼仪、助人却是普世的。这便是我从拉卜楞寺回来后悟到的。
2014年9月6日于草楼